[发明专利]一种橡胶轮胎制造外表面后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5756.1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1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荣文龙;范文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荣文龙 |
主分类号: | B29C37/02 | 分类号: | B29C37/02;B26D1/02;B26D3/00;B26D7/01;B26D7/26;B26D1/00;B29L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张玉花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橡胶轮胎 制造 外表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橡胶轮胎制造外表面后处理工艺,其使用了一种外表面处理设备,该外表面处理设备包括基座、转动机构、内部支撑机构与胎毛切割机构,采用上述外表面处理设备对轮胎表面进行加工处理时的具体方法流程如下:放置轮胎、内部支撑、切割准备、胎毛切割与取出轮胎,内部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块、移动板、连接板、连接块、转动块与转动螺杆。本发明能够通过内部支撑机构对轮胎进行固定,再通过转动机构带动内部支撑机构相对胎毛切割机构进行往复转动,达到对轮胎侧壁及上下端面的胎毛进行切割的目的,代替了人工切割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胎毛清除效果,并消除人工切割时存在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加工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橡胶轮胎制造外表面后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轮胎的模具上加工有很多小孔用来排出轮胎成型时产生的气体,轮胎在模具中成型冷却后,部分胶料留在了模具排气孔里,轮胎从模具中取出后,排气孔中的胶料就形成了大家见到的胎毛附着在轮胎表面。
为了在投入使用前对胎毛进行清理,提高轮胎表面的美观度,现多采用两种方式对胎毛去除胎毛:
(1)部分轮胎厂家对模具排气孔进行了优化升级,采用最新的排期孔弹簧套筒自动去除胎毛的工艺,硫化后自动去除胎毛。虽然能够自动去除胎毛,但是模具加工难度大,模具和日常维护成本高,难以适用于普通厂家;
(2)通过人工方式手动对胎毛进行切割,节省了为更换最新模具所需投入的成本,但是人工操作时难以保证胎毛去除的彻底性,往往会残留部分胎毛,且经过切割的胎毛仍会留下较长的胎毛凸起,此外工作人员在使用刀具时容易割伤轮胎甚至割伤自己手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橡胶轮胎制造外表面后处理工艺。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橡胶轮胎制造外表面后处理工艺,其使用了一种外表面处理设备,该外表面处理设备包括基座、转动机构、内部支撑机构与胎毛切割机构,采用上述外表面处理设备对轮胎表面进行加工处理时的具体方法流程如下:
S1.放置轮胎:通过人工方式将三个轮胎逐一穿过转动机构,并将轮胎保持在适当高度;
S2.内部支撑:通过内部支撑机构从内部将轮胎撑起;
S3.切割准备:根据轮胎的实际规格对胎毛切割机构进行适应调节,为胎毛的切割做好准备;
S4.胎毛切割:通过转动机构带动固定内部支撑机构上的轮胎进行往复转动,使得胎毛切割机构能够将轮胎表面的胎毛切除;
S5.取出轮胎:对内部支撑机构与胎毛切割机构进行适当调节后,将处理完毕的轮胎取出;
所述基座中部安装有转动机构,转动机构侧壁上安装有内部支撑机构,基座外侧安装有胎毛切割机构,且基座中部开设有圆孔;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板、转动柱、转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主动电机,转动板通过轴承安装在基座中部开设的圆孔内,转动板上端安装有转动柱,转动柱为空心结构,且转动柱侧壁上从上往下均匀开设有三组移动槽,同组中的移动槽沿转动柱周向方向均匀布置,转动板下端安装有转动齿轮,转动齿轮右侧与主动齿轮左侧相啮合,主动齿轮下端与主动电机输出轴上端相连接,主动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在基座下端;通过主动电机、主动齿轮与转动齿轮之间的相互配合,带动转动柱进行往复转动,使得固定在内部支撑机构上的轮胎能够与胎毛切割机构产生相对转动,进而辅助完成对胎毛的切割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荣文龙,未经荣文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57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