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物联网三相四线多功能电力监控终端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6124.7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1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胜;李伟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有新智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宏升 |
地址: | 510630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联网 三相 多功能 电力 监控 终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智能物联网三相四线多功能电力监控终端,包括存储器与微处理器模块,还包括分别与存储器与微处理器模块连接的三相四线电能计量模块、开关电源模块、合分闸控制与状态反馈模块、LCD显示器模块、无线与有线通讯模块、智能传感器模块;其中,所述开关电源模块分别给存储器与微处理器模块、三相四线电能计量模块、合分闸控制与状态反馈模块、LCD显示器模块、无线与有线通讯模块、智能传感器模块供电。本发明实现了三相四线供配电网的远程抄表功能,计量精确及时,具有智能感知功能并实现安全控制,实现远程预警控制跳闸及远程预付费充值及欠费跳闸,大大提高用电安全,且产品架构优化,结构简单,能耗低,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物联网配用电监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物联网三相四线多功能电力监控终端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越来越多快,出现了更多的楼宇建筑,电能使用需求日益剧增,智能配用电领域建设远远跟不上配套,尤其我国电网朝着数字化、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先技术方向发展需求,但目前在电力物联网配用电监控终端设备方面,还大多处于功能相对单一、成本点对高、精确计量精度低、故障监测不及时等状态,由于三相四线供配电线路、开关设备与用电负载出现的故障导致电气火灾,引发大型楼宇火灾事故率占比第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给国家经济建设带来了极其负面的影响,因此,电力物联网智能配用电三相四线供配电线路的安全监控需要进一步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智能物联网三相四线多功能电力监控终端,该监控终端能够克服现有三相四线电力监控终端的硬件结构复杂、成本高的不足的问题,可以达到硬件结构简化、成本降低、性能可靠耐用的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物联网三相四线多功能电力监控方法,该监控方法能够克服现有三相四线电力监控终端的功能单一、计量精度低下、通信不及时、用电安全性偏低、故障告警不及时、拖欠电费等痛点问题,其功能包括远程抄表、远程预付费充值及欠费跳闸、电力精确计量、剩余电流检测、线温监测、远程合分闸控制及继电保护。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智能物联网三相四线多功能电力监控终端,包括存储器与微处理器模块,还包括分别与存储器与微处理器模块连接的三相四线电能计量模块、开关电源模块、合分闸控制与状态反馈模块、LCD显示器模块、无线与有线通讯模块、智能传感器模块;其中,所述开关电源模块分别给存储器与微处理器模块、三相四线电能计量模块、合分闸控制与状态反馈模块、LCD显示器模块、无线与有线通讯模块、智能传感器模块供电;
所述存储器与微处理器模块,用于实现数据存储与智能计量控制程序执行;
所述三相四线电能计量模块,用于对采样到的原始信号数据进行计算,实现电能高级计量及漏电检测功能,计算得到的各项电能数据,并传输给存储器与微处理器模块读取,同时存储器与微处理器模块对三相四线电能计量模块的芯片写操作,用于配置校准系数寄存器;
所述合分闸控制与状态反馈模块,用于接收并执行存储器与微处理器模块发出的合分闸控制指令,并且能将合分闸状态反馈输送给所述存储器与微处理器模块;
所述LCD显示器模块,用于接收存储器与微处理器模块的数据显示指令;
所述无线与有线通讯模块,用于实现存储器与微处理器模块的各项数据与上位机进行远程实时通信互联,以及近程视距通信;
所述智能传感器模块,用于对4路电缆线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以及感知监控终端外壳是否被拆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有新智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未经有新智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61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