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递包裹的杀菌消毒装置、安检机、安检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96215.0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56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温婷;焦立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啄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10 | 分类号: | A61L2/10;A61L2/26;G01V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递 包裹 杀菌 消毒 装置 安检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了快递包裹的杀菌消毒装置、安检机、安检方法及其系统,其中,所述杀菌消毒装置包括通道式安检腔,第一紫外线消毒器机组,第二紫外线消毒器机组。所述第一紫外线消毒器机组包括紫外线发生元件、第一摆动门、第一摆动门转轴、摆动门回弹机构;所述第二紫外线消毒器机组包括紫外线发生元件、第二摆动门、联动板、第二摆动门转轴、摆动门回弹机构,其中,第二摆动门和联动板呈一固定角度设置。通过在安检机加装紫外线装置实现对包裹安检的同时进行灭菌杀毒,既实现了在流水线上对包裹杀毒灭菌,又不影响安检设备的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检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快递包裹的杀菌消毒装置、安检机、安检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2019年全国快递包裹量突破600亿件,收寄快递已经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物流寄递在带给人们生活便利,促进贸易流通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了细菌、病毒等的传播媒介,给人们健康生活带来隐患。因此,对包裹进行杀菌杀毒操作可以更好的确保百姓的身体健康安全,对疫情的防控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
紫外灯照射是目前适用于包裹无损杀菌消毒的最佳方式,其发出的紫外线能够消灭细菌、病毒、霉菌、单细胞等微生物,一般经过UVC深紫外照射数秒就可以达到灭菌效果,达到直接破坏其生命体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及RNA(核糖核酸)的结构,使其立即死亡或丧失繁殖能力的效果。但是,由于每日需要处理的包裹件数巨大,将包裹静置使用紫外线照射一定时间会影响物流寄递的高效运行,实现每件包裹的全面照射对场地设备资金的要求也较高。以现有物流方式及生产资料来看,在中转场的分拣流水线上进行杀毒灭菌或许是效率最高最可行的方式,但是目前鲜有相关设备的使用及开发。
基于此,本发明拟提供一种结合现有安检设备为快递包裹消毒杀菌装置及方法,在能够保障工作人员免受紫外线伤害的同时实现快递包裹的杀菌消毒和安检任务,全方位地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安全。但是,通过研究实验发现,由于紫外线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 10nm~400nm 辐射,粒子性较强,能使各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如果在X光安检机上加装紫外线设备,会干扰X光的成像,形成噪声,严重影响图像质量从而导致安检效果不理想的状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空白及缺陷,提供一种快递包裹的杀菌消毒装置、安检机、安检方法及其系统,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在安检机加装紫外线装置实现对包裹安检的同时进行灭菌杀毒,既实现了在流水线上对包裹杀毒灭菌,又不影响安检设备的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安检机的杀菌消毒装置,包括:通道式安检腔,第一紫外线消毒器机组,第二紫外线消毒器机组。
所述第一紫外线消毒器机组包括紫外线发生元件、第一摆动门、第一摆动门转轴、摆动门回弹机构;所述第二紫外线消毒器机组包括紫外线发生元件、第二摆动门、联动板、第二摆动门转轴、摆动门回弹机构;所述第二摆动门和联动板呈一固定角度设置,所述角度范围为75°-175°,优选为90°。
所述第一、第二摆动门、联动板各自对向地安装在通道式安检腔两侧且与安检腔通道底面垂直设置,优选的,在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联动板与安检腔通道侧面相垂直;所述第二摆动门位于靠近第一摆动门一侧;所述紫外线发生元件固定在第一、第二摆动门上;所述摆动门回弹机构安装在摆动门转轴上;在摆动门转轴以及回弹机构作用下,第一摆动门、联动板能够沿摆动门转轴转动打开以及打开后自动还原。
优选的,所述第一摆动门的底边长≤1/2通道式安检腔的内部宽度,高度≤通道式安检腔的内部高度;优选的,所述第二摆动门的底边长≤1/2通道式安检腔的内部宽度,高度≤通道式安检腔的内部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啄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啄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62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