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可拆除重复使用的盖梁支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6324.2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1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沛洪;胡继生;郭飞;蒋晖;刘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2 | 分类号: | E01D19/02;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邓有才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拆除 重复使用 支承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可拆除重复使用的盖梁支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创新性提出在桥柱内部设置预埋钢筋,为盖梁支撑体系提供荷载支承作用,该创新性避免在桥柱内部预留圆孔,保证了桥柱的完整性,同时满足支撑支承要求;通过设置螺纹连接的第一钢套筒和第二钢套筒,使支撑块具有使用结束后可快速拆除效果,保证支撑块可以重复利用避免材料浪费,同时通过螺纹旋转连接保证了支撑块的连接稳固,提高了承载能力,解决了现有技术支撑留有空隙、松动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墩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可拆除重复使用的盖梁支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柱形桥墩主要由桩、柱、盖梁组成,其中当柱施工完成后进行盖梁施工时,由于盖梁施工需要搭设模板、安装钢筋、浇筑混凝土等工序,但对于较高的柱形墩时,从地面开始搭设支撑体系来进行盖梁的施工将会影响盖梁的施工进度,搭设支撑体系需要付出较多的材料消耗、人力消耗、时间消耗,较大的支撑体系不足以很好完成盖梁施工。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为避免搭设支撑体系从而在柱形桥墩浇筑过程中通过预留支撑孔,当柱浇筑完成后在预留孔内插入钢棒1作为盖梁2施工时搭设模板、安装钢筋、浇筑混凝土等工序的支撑。盖梁2施工过程的所有荷载通过模板、工字钢、贝雷梁等传递至钢棒1,通过钢棒1插入桥柱将荷载传递至柱内,从而达到支撑盖梁2施工的作用,但是这种插入钢棒1的方法的不足主要有:第一通过在浇筑桥柱时预留较大的圆孔,从而减少了桥柱的横截面积对桥梁的荷载传递产生不利影响,造成桥柱局部受力较大或者出现受力不均匀情况影响桥柱受力体系,甚至会导致桥柱开裂;第二插入钢棒1至预留圆孔内,当搭设模板、安装钢筋、浇筑混凝土等荷载作用于模板、工字钢、贝雷梁等传递至钢棒1,由于孔内存在空隙会导致模板的松动,模板之间产生较大缝隙导致盖梁2的外观质量差影响施工质量;第三当盖梁施工完成后撤除所有支撑后,桥柱存在预留圆孔,使用混凝土将孔内填满,当由于不同混凝土之间粘结不紧导致存在缝隙造成桥柱外观质量差,也不利于桥柱的荷载传递。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装配式可拆除重复使用的盖梁支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可以解决现有的盖梁支承结构会影响桥柱结构稳定性的问题。
本发明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装配式可拆除重复使用的盖梁支承结构,包括:
桥柱,其内部含有柱体钢筋笼;
预埋钢筋,所述预埋钢筋沿径向连接于所述桥柱,其包括预埋于桥柱内并与所述柱体钢筋笼连接的预埋段,及从所述桥柱的表面突出的露出段;
第一钢套筒,其套接于所述预埋钢筋的露出段,两者轴线重合;所述第一钢套筒的一端抵靠在所述桥柱外表面,所述第一钢套筒和所述预埋钢筋之间填充有水泥浆液;所述第一钢套筒外表面设有外螺纹;
支撑块,包括预制混凝土块及设于预制混凝土块内部的第二钢套筒,所述第二钢套筒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钢套筒与所述第一钢套筒螺纹连接。
作为所述装配式可拆除重复使用的盖梁支承结构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支撑块的外表面涂覆有沥青。
作为所述装配式可拆除重复使用的盖梁支承结构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支撑块的横截面为正方形。
作为所述装配式可拆除重复使用的盖梁支承结构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预埋钢筋的预埋段和露出段长度相同。
本发明另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上述的装配式可拆除重复使用的盖梁支承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搭建柱体钢筋笼并将预埋钢筋固定在所述柱体钢筋笼上,浇筑混凝土使所述桥柱成型;
(b)将第一钢套筒套设于所述预埋钢筋的露出段,并在所述第一钢套筒和所述预埋钢筋之间灌注水泥浆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63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