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理气相输送法晶体制备用多籽晶坩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6401.4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5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赵丽丽;张胜涛;范国峰;袁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科友半导体产业装备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30B23/02 | 分类号: | C30B23/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赵君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物理 输送 晶体 制备 籽晶 坩埚 装置 | ||
1.一种基于物理气相输送法晶体制备用多籽晶坩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坩埚本体(1),所述的坩埚本体(1)上端设置有上盖(2),所述的坩埚本体(1)内底部铺设有晶体生长源料(3),所述的晶体生长源料(3)顶端放置有导流结构(4),所述的导流结构(4)的上端设置有多个卡槽(8),所述的卡槽(8)固定连接套筒结构(5)的底部,所述的套筒结构(5)的顶端设置有套筒盖(6),籽晶(7)固定于所述的套筒结构(5)的上端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理气相输送法晶体制备用多籽晶坩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坩埚本体(1)为圆柱形筒状结构,所述的坩埚本体(1)的上盖(2)通过螺纹连接或者卡接于所述的坩埚本体(1)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理气相输送法晶体制备用多籽晶坩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坩埚本体(1)的材料为石墨、金属钨、BN、金属Ta中的一种,所述的坩埚本体(1)的上盖(2)材料为石墨、金属钨、BN、金属Ta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理气相输送法晶体制备用多籽晶坩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结构(4)为薄层结构,所述的导流结构(4)的底部与所述的晶体生长源料(3)紧密连接,所述的导流结构(4)的底部两端与所述的坩埚本体(1)的内部侧面边缘紧密连接,所述的导流结构(4)为圆台形筒状结构或者圆柱形筒状结构,所述的卡槽(8)的个数与所述的套筒结构(5)的个数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物理气相输送法晶体制备用多籽晶坩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结构(4)的厚度为1-5mm,高度为10-15mm,所述的卡槽(8)深度1-2mm,所述的圆台形导流结构(4)的底角为60度,所述的导流结构的材料为石墨、金属钨、BN、金属Ta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理气相输送法晶体制备用多籽晶坩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结构(5)为薄层筒状结构,所述的套筒结构(5)的内部上端左右两侧设置有台阶(9),籽晶(7)卡装在所述的套筒结构(5)的上端台阶(9)位置,所述的套筒结构(5)直径大于所述的籽晶(7)的直径0.1-1mm,所述的套筒结构(5)的厚度为1-5mm,所述的坩埚本体(1)的直径为所述的套筒结构(5)直径的2.2-3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理气相输送法晶体制备用多籽晶坩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结构的材料为石墨、金属钨、BN、金属Ta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理气相输送法晶体制备用多籽晶坩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籽晶(7)粘接所述的套筒盖(6)的端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理气相输送法晶体制备用多籽晶坩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结构(5)的个数为3个或7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理气相输送法晶体制备用多籽晶坩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PVT法反应炉中,坩埚本体下方放置有石墨硬毡,石墨硬毡下方通过金属承载件支撑,金属承载件通过转轴与炉体外相连,电机设置于炉体下方,电机带动转轴传动,以实现密闭空间内坩埚本体匀速旋转,增加温场均匀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科友半导体产业装备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科友半导体产业装备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640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老化炉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便于更换净水滤芯的净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