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絮凝微藻处理稀土矿废水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6465.4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0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杨利明;耿燕妮;罗旭彪;张亚昆;熊贞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航空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7/00;C02F10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赵晓琳 |
地址: | 3300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絮凝 处理 稀土 废水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絮凝微藻处理稀土矿废水的装置及方法,属于废水处理领域。本发明仅需要曝气,通过色度传感器的感应,启动出水口开关便可实现絮凝微藻与净化后水分离,节约时间的同时,该装置对设备各部件的强度几乎没要求,制作成本低廉;本发明的壳体采用透明亚克力板,具有良好的采光性,采用半球设计,缩小占地面积的同时增加了稀土矿废水的处理体积,并通过曝气的方式使絮凝微藻和二氧化碳充分接触,从而加速絮凝微藻对稀土矿废水中富营养物质的去除,提高絮凝微藻处理稀土矿废水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絮凝微藻处理稀土矿废水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稀土是在全球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金属元素,中国是稀土大国,中国的稀土储量占全球的36%,产量占世界的97%。稀土行业每年产生的废水量高达2000多万吨,其中氨氮的含量约为300~5000mg/L,是一种产量大、成分单一、氨氮含量高、不易处理的废水。
目前应用较广的处理高氨氮的稀土矿废水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因高氨氮稀土矿废水使用物理法运行费用较高,维护过程复杂;使用化学法副产物会造成二次污染,反应过程不易控制等,故在处理高氨氮的稀土矿废水中,多使用生物法。生物法中使用微藻处理高氨氮是一种最优的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会大大降低投资成本。现有的利用微藻处理稀土矿废水的装置存在处理效率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絮凝微藻处理稀土矿废水的装置及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装置采用半球设计,结合曝气的方式使絮凝微藻和二氧化碳充分接触,从而提高絮凝微藻处理稀土矿废水的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絮凝微藻处理稀土矿废水的装置,包括支撑底盘以及设置于支撑底盘上的本体,所述本体由上到下包括依次可拆卸连的小半球、连接颈和大半球,所述小半球和大半球的壳体的材质为透明亚克力板;
所述大半球呈倒杯状扣于支撑底盘上,所述大半球的侧壁上连通有进水曝气一体孔,所述大半球的顶部与连接颈的底部相通,所述大半球与连接颈的接触面设有第一格栅;
所述连接颈的外壁上设有色度传感器;
所述小半球呈正杯状放置,所述小半球的底部与所述连接颈的顶部连通,所述连接颈与小半球的接触面设有第二格栅;所述小半球的侧壁上连通有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小半球的直径为300~500mm,所述大半球的直径为500~700mm。
优选地,所述大半球与连接颈的接触面的面积、小半球与连接颈的接触面的面积独立地为153~200cm2。
优选地,所述小半球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以透光薄板密封,所述透光薄板的材质为聚氯乙烯。
优选地,所述透光薄板的面积为706~1962cm2。
优选地,所述进水曝气一体孔处还设有第一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第一格栅的孔径为2~6cm2,所述第二格栅的孔径为1~3cm2,所述第一格栅的孔径大于第二格栅的孔径。
优选地,所述出水口处还设有第二控制阀和溢流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絮凝微藻处理稀土矿废水的方法,利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装置进行,包括以下步骤:
向所述大半球中加入絮凝微藻;
关闭所述出水口,打开所述进水曝气一体孔的进水开关,稀土矿废水依次进入大半球、连接颈和小半球,当水位达到所述小半球体积的大于三分之二小于四分之三位置时,关闭所述进水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航空大学,未经南昌航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64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