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送风控制方法、送风装置、送风系统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8262.9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4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平;唐清生;林勇进;陈伟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陈小平 |
主分类号: | F24F11/72 | 分类号: | F24F11/72;F24F11/61;F24F7/007;F24F13/10;E06B7/02;F24F110/5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力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07 | 代理人: | 贺小旺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办事***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送风 控制 方法 装置 系统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送风控制方法、送风装置、送风系统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通过门窗检测装置检测房间内处于打开状态的门窗,以及确定所述门窗处于打开状态的打开时长;若所述打开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则通过空气检测装置检测所述房间内的空气质量参数;根据所述房间内的空气质量参数启动所述送风装置,以使所述送风装置在所述房间内进行送风。该方法提高房间内的空气质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送风控制方法、送风装置、送风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房间内的空气密闭一定时间后,空气质量会变差甚至会产生异味,另外,房间内的建筑材料或者家具可能还会挥发有害气体,长此以往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而且有一些房间的结构设计得不好,即使打开门窗,房间内的空气也无法得到较好的流通,因此需要加强房间内的空气对流,提高房间内的空气质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送风控制方法、送风装置、送风系统及存储介质,可以提高房间内的空气质量。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送风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门窗检测装置检测房间内处于打开状态的门窗,以及确定所述门窗处于打开状态的打开时长;
若所述打开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则通过空气检测装置检测所述房间内的空气质量参数;
根据所述房间内的空气质量参数启动所述送风装置,以使所述送风装置在所述房间内进行送风。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并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送风控制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送风系统,包括门窗检测装置、空气检测装置和送风装置,所述门窗检测装置和所述空气检测装置均与所述送风装置连接;所述门窗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房间内处于打开状态的门窗;所述空气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房间内的空气质量参数;所述送风装置用于实现如上述的送风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实现如上述的送风控制方法。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送风控制方法、送风装置、送风系统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通过门窗检测装置检测房间内处于打开状态的门窗,以及确定所述门窗处于打开状态的打开时长;若所述打开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则通过空气检测装置检测所述房间内的空气质量参数;根据所述房间内的空气质量参数启动所述送风装置,以使所述送风装置在所述房间内进行送风通过。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在门窗打开了一定时间后检测房间内的空气质量参数,并根据空气质量参数确定房间内的空气质量好坏,在必要时可以启动送风装置,以使送风装置在房间内进行送风,加强房间内的空气和外界空气的对流,以改善房间内的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送风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送风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送风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送风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送风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性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陈小平,未经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陈小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82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