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盒装牛奶的快速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98943.5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45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窦立亚;戴燕燕;冷荣亮;黄孟卉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A47J36/24 | 分类号: | A47J36/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滁州***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盒装 牛奶 快速 加热 装置 | ||
一种盒装牛奶的快速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壳体和加热控制单元,所述加热壳体的顶部外壁一侧铰接有上盖,且上盖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正下方设置有一个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的一侧外壁与所述加热壳体的内侧的内壁之间为一个供水流通的沟槽,所述加热壳体底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支架,且支架上焊接有电机架,所述电机架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电机箱,电机箱的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电机,且电机输出轴的一端键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顶部外壁安装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顶部外壁的周围焊接有多个阵列分布的拨盘,两两相邻的拨盘之间均滑动套接有置物框;所述加热控制单元保证水温处于4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尤其是一种盒装牛奶的快速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许多学前教育机构以及中小学校已经开始为学生提供餐食,学生餐食的食谱搭配种类繁多,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生长发育的需求及各种营养素摄取的均衡。牛奶,是我们日常中常见的一种饮品,也已经成为学生餐食的必不可少一环,特别是盒装牛奶制品,几乎成为学生餐食的标配。但是,在气温较低的季节,因为没有合适的方式对盒装牛奶进行加热而往往只能直接饮用,这样既伤害身体,也会感觉不舒服。
现有技术中,盒装牛奶一般会用热水进行加热,但是盒装牛奶和热水均处于静止状态,主要靠传导方式进行热量传递,存在牛奶加热过慢,牛奶温度不均匀,外层牛奶热、内层牛奶凉的情况,特别是学生用餐时,因集中用餐人数较多,很多学生会分配到冷热不均的牛奶,甚至直接是凉牛奶。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盒装牛奶的快速加热装置,在集中用餐人数较多的情况下,能迅速对盒装牛奶均匀加热,使盒装牛奶处于温热状态而又不会破坏其中营养。
本发明主要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盒装牛奶的快速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壳体和加热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壳体在整体上为一个由内侧板、外侧板和底侧板围成的一个顶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结构,所述加热壳体的顶部外壁一侧铰接有上盖,且上盖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正下方设置有一个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的一侧外壁与所述加热壳体的内侧的内壁之间为一个供水流通的沟槽,所述加热壳体底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支架,且支架上焊接有电机架,所述电机架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电机箱,电机箱的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电机,且电机输出轴的一端键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顶部外壁安装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顶部外壁的周围焊接有多个阵列分布的拨盘,两两相邻的拨盘之间均滑动套接有置物框;所述加热控制单元包括电热丝、温度传感器和智能控制器,所述电热丝对处于加热壳体中的水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所述加热壳体中水的温度并将数据传输到智能控制器进行处理,智能控制器控制电热丝工作以保证水温处于45℃。
为了使置物框旋转到弧形凸起时逐渐抬升,在不接触热水的前提下完成盒装牛奶的存取,所述弧形凸起的最高处位于所述拨盘的底部外壁之下,所述弧形凸起与加热壳体的底部外壁形成有缓坡。
为了保证置物框套接在两两相邻的拨盘之间,并实现盒装牛奶的快速均匀加热,所述置物框的顶部外壁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形状尺寸适于盒装牛奶的存取,所述置物框的顶部外壁的左右两侧通过螺钉固定有限位支架,所述置物框的侧部外壁及底部外壁均开设有阵列分布的进水孔。
为了保证置物框围绕着旋转盘运动的顺畅,在垂直方向上,所述限位支架的顶部外壁到所述置物框的顶部外壁的距离尺寸小于所述上盖的顶部内壁到所述置物框的顶部外壁的距离尺寸,且所述限位支架的顶部外壁到所述置物框底部内壁的垂直距离尺寸大于盒装牛奶的高度尺寸。
为了实现加热壳体中水温达到45℃时就开始进行盒装牛奶的加热工作,所述加热控制单元还包括一个声音提醒装置,当加热壳体中的水温达到45℃时,提醒放入盒装牛奶进行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学院,未经滁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89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