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自动灭火抑爆装置通用检测仪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9342.6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5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家生;徐长江;赵云峰;杜研;陈学交;赵玉玺;李子传;王云开;杜锋;金顶云;刘丹;艾春雨;王波;郭瑞岭;候彥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士官学校;吉林市江机民科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2/04 | 分类号: | A62C2/04;A62C37/50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祁恒 |
地址: | 130117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自动 灭火 装置 通用 检测 | ||
本发明提出一种便携式自动灭火抑爆装置通用检测仪,包括显示控制单元、检测单元、测试电缆、电源电缆和通讯电缆。显示控制单元通过通讯电缆与检测单元连接,检测单元与被测车辆上的自动灭火抑爆装置控制盒通和自动灭火抑爆装置引出线通过测试电缆连接;电源电缆的两端分别与检测单元和被测车辆内的直流电源连接。本发明能够形成对控制盒的激励信号,并实现对自动灭火抑爆装置系统各路信号的测量,以及对检测内容进行分析,能满足自动灭火抑爆装置全系统原位检测需求,不仅能够直接显示测试结果,还能够提供测试引导提示,同时对检测结果进行智能判断,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可适应不同的自动灭火抑爆装置,通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灭火抑爆装置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自动灭火抑爆装置通用检测仪。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装甲和自行火炮装备的自动灭火抑爆装置检测仪只在个别单位配备了控制盒检测仪,未配备灭火瓶、传感器等外围器件的检测仪器。使用单位无法对自动灭火抑爆装置进行检测与维修。使用单位对自动灭火抑爆装置检测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使用单位没有配备自动灭火抑爆装置通用检测仪,日常检测、维护困难;(2)个别单位配备的检测仪只能检测到控制盒,实装灭火系统的传感器、灭火瓶、执行部件等无法原位检测;(3)每台检测仪只能检测一种灭火系统,检测一辆车型就需要两种检测仪器,操作使用不方便。
上述问题严重制约着自动灭火抑爆装置的安全使用。为保障装备使用安全和人员安全,有效预防装备事故发生,提升装备的完好率和完成任务的能力,急需研制一套自动灭火抑爆装置全系统综合通用便携式检测仪。该检测设备应当(1)适用于修理分队和使用分队:应方便携带,操作简单,结果直观、故障定位到部件;(2)检测项目和内容全面:应覆盖自动灭火抑爆装置,能完成控制盒以外,传感器、灭火瓶、执行部件等检测任务;(3)要适用于多种车型、全型号自动灭火抑爆系统检测。通过查新检索发现,在我国装甲和自行火炮装备中还没有应用自动灭火抑爆装置全系统综合检测技术手段。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便携式自动灭火抑爆装置通用检测仪,以解决自动灭火抑爆装置全系统检测难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便携式自动灭火抑爆装置通用检测仪,该通用检测仪包括显示控制单元、检测单元、测试电缆、电源电缆和通讯电缆;其中,显示控制单元通过通讯电缆与检测单元连接;检测单元与被测车辆上的自动灭火抑爆装置控制盒通过第一测试电缆连接,在显示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对控制盒进行检测,同时检测单元与被测车辆上的自动灭火抑爆装置引出线通过第二测试电缆连接,在显示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对自动灭火抑爆装置进行检测;电源电缆的两端分别与检测单元和被测车辆内的直流电源连接。
进一步地,检测单元包括微处理器、电源转换电路、控制盒测试电路、传感器测试电路、紧急按钮测试电路、执行部件测试电路、灭火瓶测试电路、接口电路和通讯电路;其中,电源转换电路用于将被测车辆提供的电源电压降压后为微处理器、测试电路和通讯电路供电;微处理器通过通讯电路与显示控制单元连接,在显示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微处理器通过相应的测试电路,经由接口电路分别与被测车辆灭火抑爆装置中的控制盒、传感器、紧急按钮开关、执行部件和灭火瓶引出线相连并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传输至显示控制单元。
进一步地,电源转换电路采用DC/DC电源模块加线性稳压组合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士官学校;吉林市江机民科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士官学校;吉林市江机民科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93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