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合氯化铁连续生产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99434.4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05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李风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49/10 | 分类号: | C01G4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沃赵新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合 氯化铁 连续生产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聚合氯化铁连续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混合管道、第二反应管道、第三反应管道、浓缩设备以及干燥装置,所述第一混合管道上设置有亚硝酸钠进料口、氯化亚铁进料口、废盐酸混合液进液口以及氧气进气口;第一混合管道的出液端连接第二反应管道,第二反应管道上设置有亚硝酸钠进料口以及氧气进气口;第二反应管道的出液端连接第三反应管道,第三反应管道顶部设置有氧气进气口以及聚合剂加料口;所述第一混合管道、第二反应管道以及第三反应管道上均设置循环喷雾装置,所述循环喷雾装置包括回流泵、回流管道以及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一个雾化喷管,雾化喷管水平设置,且喷雾口朝上;在雾化喷管下方设置有用于促进气液接触的且水平设置的化工填料板;第三反应管道还连接浓缩设备,浓缩设备对聚合氯化铁液体进行蒸发浓缩;所述浓缩设备包括一个蒸汽腔室以及多个螺旋输送机,螺旋输送机的筒体位于蒸汽腔室内部,其电机位于蒸汽腔室外部,螺旋输送机水平设置且位于同一高度,相邻螺旋输送机的进液口与出液口进行首尾连通,螺旋输送机的筒体上设置有夹层,夹层中设置有导热油管路,筒体上还设置有蒸汽释放口;所述浓缩设备还连接干燥装置,干燥装置对浓缩后的溶液进行干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氯化铁连续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腔室的墙壁由隔热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氯化铁连续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浓缩设备与第三反应管道之间的管道上还设置有采样管道,第三反应管道的出液口还设置回流管,该回流管连接第二反应管道的雾化器进液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氯化铁连续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管道、第二反应管道、第三反应管道均包括管道本体,在管道本体内部均设置有水平的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有螺旋叶片;在搅拌轴端部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在管道本体顶部设置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连接一个竖直的转轴,转轴端部设置与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转轴通过锥形齿轮组带动搅拌轴转动;转轴与管道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有机械密封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氯化铁连续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装置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固定座连接处,所述固定座连接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料口,且固定座连接处的另一侧且与第一进料口成九十度位置设置有第一出料口,所述干燥装置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双螺旋搅拌器。
6.一种聚合氯化铁连续生产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第一混合管道中加入废盐酸、氯化铁、和亚硝酸钠,并进行搅拌混合;利用回流泵从第一混合管道内抽取部分液体,然后输送到第一混合管道顶部的雾化器,雾化器在回流泵的压力驱动或者电机的驱动下,使液体雾化;在雾化过程中持续通入氧气,进行初步反应;在部分液体进行雾化、初步反应的同时,将部分液体通入第二反应管道;
(2)当混合液体流入第二反应管道后,利用回流泵从第二反应管道中抽取液体,然后输送到第二反应管道顶部的雾化器,雾化器在回流泵的压力驱动或者电机的驱动下,使液体雾化;在雾化过程中持续通入氧气并且加入亚硝酸钠,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在部分液体进行雾化、催化氧化反应的同时,将部分液体通入第三反应管道;
(3)当混合液体流入第三反应管道后,利用回流泵从第三反应管道中抽取液体,然后输送到第三反应管道顶部的雾化器,雾化器在回流泵的压力驱动或者电机的驱动下,使液体雾化;在雾化过程中持续通入氧气并加入聚合剂,进行催化氧化反应的同时进行聚合反应;再进行雾化的同时,将部分液体通入浓缩设备进行浓缩;
(4)将经过聚合反应的混合液通入缩装置中进行浓缩,得到聚合氯化铁液体;将浓缩过程中产生的蒸汽进行收集并对干燥装置进行预热;浓缩后得到液体聚合氯化铁,当需要获得固体聚合氯化铁时,浓缩液到一定浓度后,在室温和密闭条件下自然冷却液体,就得到块状的固体聚合氯化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943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