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9448.6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7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泽山;牛勇;赵海龙;刘彦英;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1000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该一种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有以下组分:水泥40‑45份、粗骨料16‑19份、聚丙烯纤维16‑19份、水15‑19份、减水剂0.5‑0.7份、早强剂0‑0.1份、轻骨料10‑13份。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具有造价低廉,原材料成本较低,且节约了能源的消耗的特点,降低了环境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建筑材料。随着混凝土组成材料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材料复合技术认识不断提高。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抗压强度,而是在立足强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混凝土的耐久性、变形性能等综合指标的平衡和协调。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比以前更明确、细化和具体。同时,建筑设备水平的提升,新型施工工艺的不断涌现和推广,使混凝土技术适应了不同的设计、施工和使用要求,发展很快。
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混凝土也成为道路、大坝以及桥梁等建筑的首选材料。新型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具有强度高、流动性大、早期强度高,耐久性好和质量轻、节材效果显著的特点,国外先进国家研究推广高强混凝土的工作已进行了几十年,而我国发展新型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的起步较晚,目前混凝土的强度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市区空闲土地面积的逐步减少,导致建筑物沿纵向高度方向大幅提高,平面布局受到大幅压缩,市区内相邻建筑物间距离不断减小,对建筑物的桩基础设计及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等地桩基设计采用较多的桩基础类型有钻孔灌注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及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钻孔灌注桩具有单桩承载力高,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特点,但同时具有施工工艺环节繁多,施工效率低、工期长、机械施工噪声大等缺点,泥浆钻进施工及排放等问题对环境的污染也很严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施工工艺特点是机械施工效率较高,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效果好,采用静压法施工环境噪声污染较小。但此两种工艺有着共同的缺点是单桩承载力低,且施工挤土效应较大,施工时须充分考虑对周边道路管线及临近建筑物的保护。此两种桩型相比较,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承受水平荷载能力很低,抗剪效果差,而预制方桩除了承受竖向荷载,同时也可承受部分水平荷载,挤土效应管桩比方桩又稍好些。可以说几种工艺各有优劣。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混凝土的制备方法,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强度的混凝土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组分:水泥40-45份、粗骨料16-19份、聚丙烯纤维16-19份、水15-19份、减水剂0.5-0.7份、早强剂0-0.1份、轻骨料10-13份。
一种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组分:水泥40份、粗骨料16份、聚丙烯纤维16份、水15份、减水剂0.5份、早强剂0.03份、轻骨料11份。
一种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组分:水泥45份、粗骨料18份、聚丙烯纤维8份、水17份、减水剂0.7份、早强剂0.09份、轻骨料12份。
一种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水泥、粗骨料、轻骨料混合搅拌均匀;
S2:将聚丙烯纤维、减水剂、早强剂按顺序依次加入S1的混合物中;
S3:将S2中的混合物加入水搅拌均匀。
一种混凝土的制备方法,还包括玻璃纤维4-6份和松香皂2-3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94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