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Y波导参数测量仪、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01236.7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7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凡;李建光;刘东伟;王强龙;肖浩;刘博阳;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世维通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25/00 | 分类号: | G01C25/00;G01M11/02;G02B6/26;G02B6/27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凤玲 |
地址: | 065201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燕***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导 参数 测量仪 测量 系统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Y波导参数测量仪、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所述Y波导参数测量仪包括:光源、可调光衰减器、环形器、光探测器、光路变换装置和上位机。光源的输出端连接可调光衰减器的输入端,可调光衰减器的输出端连接环形器的第一端口;环形器的第二端口连接待测Y波导的主干的一端;主干的另一端与待测Y波导的第一分叉的一端和待测Y波导的第二分叉的一端连接;第一分叉的另一端连接光路变换装置的第一端口;第二分叉的另一端连接光路变换装置的第二端口;环形器的第三端口连接光探测器的输入端;光探测器的输出端连接上位机。本发明基于传统萨格纳克干涉仪的测量方法,实现多参量测量,且测量步骤简单、成本大幅度低,一键式全自动测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Y波导参数测量仪、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Y分支光学调制器,又称Y波导相位调制器,简称Y波导,是作为光纤陀螺的专用调制器件,并在光纤传感与光电信号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Y波导的原理是外加电压信号通过Y波导两侧的电极产生调制电场,从而改变波导的有效折射率,实现对传输光信号的相位调制。Y波导的关键参数包括半波电压、波形斜度、分光比、消光比、插入损耗等。
半波电压是引起相位延迟为π时所需偏置电压的改变量,即相位延迟为π时所需要的调制电压为半波电压。半波电压的大小除与Y波导本身的参数,如光电系数、非常光折射率、调制电极宽度等有关外,还与所使用光源的中心波长及环境温度密切相关,波长越大,半波电压值越大,环境温度越高,半波电压值越小。因此光源中心波长的漂移以及环境温度的变化将直接影响Y波导的半波电压测试结果的稳定性与准确性。
波形斜度也称为直流相位漂移,是指直波导在低频或是静态调制电场作用下,其输出相位差的直流漂移量的归一化值。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对Y波导电极施加外加电压后,LiNbO3晶体和电极之间的SiO2薄膜在器件制备过程中极易受到OH-和碱金属离子的污染,在SiO2薄膜中形成大量的可移动电荷,这些电荷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移动,在LiNbO3晶体中产生感应电场,此电场与外加调制电场相叠加,引起干涉系统响应输出的波形畸变,导致在干涉输出的静态工作点上出现了直流漂移的现象。
分光比是表征Y波导分束功能的参数,接近1:1的分光比可减小散粒噪声所带来的等效相位误差,提高系统信噪比。可以通过计算Y波导输出的两光束光强的比值实现分光比的测量。
目前,由于测量方法与器件的局限性,测量过程中极易受外界环境的温度、磁场、振动等影响,测量Y波导各项参数的方案与设备主要停留在研究阶段与起步阶段。由于设备功能的不完善与不成熟,测量效率低,且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不可忽略,致使实际的测量值与真实值差异较大,且测量结果精准性、稳定性与可靠性普遍偏低,同时,现有波导测试仪测试过程复杂、测量参量单一且价格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Y波导参数测量仪、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以实现多参量的测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Y波导参数测量仪,包括:光源、可调光衰减器、环形器、光探测器、光路变换装置和上位机;
所述光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可调光衰减器的输入端,所述可调光衰减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环形器的第一端口;所述环形器的第二端口连接待测Y波导的主干的一端;所述主干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待测Y波导的第一分叉的一端和所述待测Y波导的第二分叉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分叉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光路变换装置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二分叉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光路变换装置的第二端口;所述环形器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光探测器的输入端;所述光探测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上位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世维通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世维通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12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