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肌减脂的牛蛙饲料添加剂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01259.8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8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郑玉忠;王锦旭;张振霞;杨培奎;周小锋;陆坤兴;陆奕彬;袁泽文;林建;董德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山师范学院;潮州泗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50/80 | 分类号: | A23K50/80;A23K10/30;A23K20/105;A23K20/158;A23K40/00;A23K10/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李朦 |
地址: | 615700 四川省凉山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促肌减脂 牛蛙 饲料添加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肌减脂的牛蛙饲料添加剂及制备方法,所述添加剂包括以下按照以质量比计的原料:酶解大豆磷脂40~80%、胆汁酸10~30%、生姜5~10%、黄芪6~12%、八角3~6%、水产用维生素添加剂1~3%。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混合:将酶解大豆磷脂,胆汁酸,生姜,黄芪,八角按比例混合;(2)粉碎:将半成品进入40℃~70℃烘箱中烘烤,使半成品的水份在3%以下,粉碎至400~500目,再将水产用维生素添加剂混合到粉碎的半成品中充分的混合,得到促肌减脂的牛蛙饲料添加剂。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食用安全的、可使肉质品质更好的、具有减脂促肌效果的牛蛙饲料添加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水产养殖饲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肌减脂的牛蛙饲料添加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头号大国,其中,蛙类养殖在我国水产业占有一席之地。牛蛙(Rana catesbeiana)是世界著名的肉用型蛙类,具有体大肉肥、生长快、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含量高等优点,深受消费者喜爱,特别是蛙腿在国际市场很畅销。近年,牛蛙养殖业在我国东南各省迅猛发展。但是,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为取得高速生长的效果,需要饲喂大量配合饲料;同时,高密度条件限制了牛蛙的活动空间,导致牛蛙普遍出现体脂肪偏高、蛙腿肌肉偏少等缺点,这不仅降低了牛蛙的品质和可食比例,提高了养殖成本,更易造成疾病的发生,大大制约了牛蛙养殖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愈加重视,对肉质品质要求的日益提高,迫切需要研发一种食用更安全的、可使肉质品质更好的、具有减脂促肌效果的牛蛙饲料添加剂。
大豆磷脂在大豆中的含量为1.0%~3.2%,是由甘油、脂肪酸、胆碱或胆胺所组成的酯,能溶于油脂及非极性溶剂中。它主要含有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磷酯酸丝氨酸、磷脂酸及其他磷脂。大豆磷脂在畜禽及水生动物体内脂肪代谢、肌肉生长、神经系统发育和体内抗氧化损伤等方面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例如鱼类营养性脂肪肝严重影响鱼的生长、肉质和抗病力。脂肪肝综合症的生理原因主要是缺少磷脂,因为磷脂对脂肪代谢是非常重要的。薛永瑞等(1989)的试验表明,在鲤鱼饲料中添加2%的改性大豆磷脂,比对照组增产30.7%,饲料系数降低0.21,饲料成本降低了9.63%。曹俊明等(1997)对草鱼的研究表明,当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大豆磷脂时,草鱼肝脏脂肪脂质含量大幅度降低。因此,在饲料中补充一定量的磷脂,使脂蛋白的合成顺利进行,肝内的脂肪便可输运出,预防脂肪肝的发生。但是,浓缩大豆磷脂在水中的溶解、分散、乳化性能较差,限制了大豆磷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为此,利用特定的脂肪酶或者磷脂酶通过水解或者酯交换反应改变磷脂的组成和结构,从而改变其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能大大提高其亲水性能。研究表明,磷脂酶A催化水解浓缩磷脂Sn-2位酰基,生成Sn-1酰基溶血磷脂和脂肪酸,反应生成的酶改性磷脂在水中分散和亲水性能提高,HLB值由3~4可达6~14左右,应用领域得到拓宽。
胆汁酸在动物体内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已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在水产饲料中得到应用。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是动物体内胆固醇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固醇类物质。其分子结构一端具有亲油的烷基,一端具有亲水羟基和羧基,这种结构使得胆汁酸具有较强的表面活力,从而降低油水两相间的表面张力,促进脂肪乳化,形成可以悬浮在水中的脂肪酸乳糜微粒,扩大脂肪与脂肪酶的接触面积,加速脂肪的消化吸收。此外,胆汁酸还具有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杀菌消炎提高机体免疫力和保护肝脏等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山师范学院;潮州泗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韩山师范学院;潮州泗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12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射频信号传输连接系统
- 下一篇:一种API网关迁移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