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桦脂酸在协同诱导多药耐药乳腺癌细胞凋亡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02212.3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1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婷;程家乐;问宇昕;任娟;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56 | 分类号: | A61K31/56;A61P3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范巍 |
地址: | 710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桦 协同 诱导 耐药 乳腺 癌细胞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白桦脂酸在协同诱导多药耐药乳腺癌细胞凋亡中的应用,白桦脂酸不仅可以抑制多药耐药乳腺癌细胞株MCF‑7‑AR生长,而且可以作为化疗增敏剂,增强MCF‑7‑AR对阿霉素、多西他赛等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促进多药耐药乳腺癌细胞凋亡,根据协同诱导多药耐药细胞凋亡的特性,白桦脂酸可以用于制备肿瘤抑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有效成分白桦脂酸作为肿瘤抑制剂和化疗增敏剂的应用,具体涉及白桦脂酸协同增强多药耐药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等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背景技术
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乳腺癌已成为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临床治疗乳腺癌的化疗药物主要包括: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 e,CTX)、阿霉素(Doxorubicin,AMD)、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多西他赛(Docetaxel,TXT)和甲胺喋啶(Methotrexate,MTX)等。但随着患者使用化疗药物的剂量与疗程的增加,继发肿瘤耐药成为化疗中面临的主要难点。因此,寻找能抵抗耐药性并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药物是十分必要的。
从天然植物中寻找低毒、高效、价廉的抗癌活性成分具有广阔的前景。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BA)是一种五环三萜类(PCTT)化合物,分子式为C30H48O3,分子量为456.71,CAS:472-15-1。白桦脂酸广泛分布于白桦(Betula pubescens)树皮及夏枯草、木瓜、迷迭香、夹竹桃、白头翁、赤楠等多种植物中,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血小板聚集、抗脑缺血、保肝等活性。研究表明白桦脂酸可以通过诱导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激活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活性,从而诱导细胞凋亡,在抗黑色素瘤、神经母细胞瘤、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肝癌、白血病等多种肿瘤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活性。
Luminal型人乳腺癌对激素敏感,对常规化疗药物敏感性不足,且易耐药。时文波等报道了白桦脂酸具有促进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但白桦脂酸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工作浓度尚不明确,其对于多药耐药乳腺癌细胞的作用也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乳腺癌等实体肿瘤在化疗中的获得性耐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白桦脂酸在协同诱导多药耐药乳腺癌细胞凋亡中的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白桦脂酸在制备肿瘤抑制剂中的应用,所述白桦脂酸为该肿瘤抑制剂中的化疗药物的增敏剂。
优选的,所述增敏是指提高肿瘤细胞对一种或多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通过增敏剂与化疗药物的联合使用,提高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优选的,所述化疗药物选自阿霉素(AMD)、氟尿嘧啶(5-Fu)或多西他赛(TXT)等。
优选的,所述肿瘤细胞选自多药耐药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AR。
优选的,所述多药耐药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AR是采用特定化疗药物(例如,阿霉素)进行筛选而得到的对多种化疗药物耐药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通过CCK-8法检测、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耐药指数(RI),MCF-7-AR与出发细胞株(MCF-7)相比较,对化疗药物的RI≥2。
优选的,所述白桦脂酸的添加浓度为50μmol/L~150μmol/L时,可以有效提高MCF-7-AR细胞对多西他赛、氟尿嘧啶或阿霉素的敏感性,抑制MCF-7-AR细胞的生长,促进MCF-7-AR细胞凋亡。且超出该添加浓度范围,则增敏作用增加不明显。
优选的,所述白桦脂酸具有抑制MCF-7-AR细胞生长,并促进MCF-7-AR细胞凋亡的作用,白桦脂酸对多药耐药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AR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27.8μ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22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