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接水盘排水水泵的控制方法及空调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02280.X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67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刘为爽;鲍勇;闫志斌;温静;牛业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64 | 分类号: | F24F11/64;F24F11/61;F24F11/46;F24F13/22;F24F13/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吴敏 |
地址: | 519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接水盘 排水 水泵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接水盘排水水泵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包括步骤:当空调运行制冷模式时,监测室内温度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判断当前室内温度所处的预设温度区间,控制排水水泵将转速调整为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对应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预设转速。本发明可在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较大室内温度较高时,因冷凝水产生速度较快而自动提高排水水泵的转速,避免出现水泵转速不足导致的水满保护,蒸发器浸入接水盘积水当中,导致的制冷能力发挥不完全,甚至产生室内蒸发器温度较低而出现的凝露问题;室内温度接近设定温度状态时可降低排水水泵转速,解决接水盘水量较小导致的水泵能耗损失,同时也可以降低室内噪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接水盘排水水泵的控制方法及空调。
背景技术
现有轻型商用空调器内机换热器较大,制冷模式下,当室内湿度较大的环境工况下,内机蒸发器会冷凝出大量冷凝水,目前空调器内机皆考虑采用直流水泵对冷凝水进行排除,但是目前直流水泵采用的都是固定转速下,固定输出对冷凝水进行排除,在制冷负荷较大,空气湿度较大情况下,由于水泵转速一定,会出现排水不顺畅,内机接水盘存水较多情况;当内机负荷较小,室内室温较低,湿度较小时,会出现水泵过负荷运行,转速过大,不符合节能要求的情况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排水的直流水泵不能根据内机负荷来调整转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空调接水盘排水水泵的控制方法及空调。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调接水盘排水水泵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当空调运行制冷模式时,监测室内温度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判断当前室内温度所处的预设温度区间,控制排水水泵将转速调整为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对应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预设转速。
所述控制排水水泵将转速调整为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对应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预设转速包括:判断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所处的预设频率区间,不同的预设频率区间中预设温度区间所对应的预设转数不同或相同,根据对应的预设转速控制所述排水水泵的转速。
当空调运行制热模式时,关闭排水水泵。
进一步的,监测室内温度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在所述空调开启制冷模式并运行预设时间后再开始监测。
在所述制冷模式开启后的预设时间内将所述排水水泵的转速调整至最大预设转速。
在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频率区间包括频率逐级增大的第一频率区间、第二频率区间和第三频率区间。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包括温度逐级升高的第一温度区间、第二温度区间和第三温度区间。
若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位于第一频率区间,所述第二温度区间和第三温度区间所对应的预设转速相同。
若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位于第二频率区间或第三频率区间时,所述第一温度区间、第二温度区间和第三温度区间所对应的预设转速相同逐级增大。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使用上述空调接水盘排水水泵的控制方法控制排水水泵的转速。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可使排水水泵根据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和室内温度改变转数,在室内温度与运行频率大时增大转数,避免出现水泵转速不足而导致的水满保护,蒸发器浸入接水盘积水当中,制冷能力发挥不完全等,甚至产生室内蒸发器温度较低而出现的凝露问题;室内温度接近设定温度状态时自动降低排水水泵转速,降低能耗损失,同时也可以降低室内噪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22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