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交互方法及射频拉远集线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03606.0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8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李龙;徐兴安;谢恺;罗为;杨烊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华科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龙华区新一代通信与智能计算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W24/02 | 分类号: | H04W24/02;H04W88/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陈敬华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交互 方法 射频 集线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应用于射频拉远集线器,数据交互方法包括:在下行链路:接收基带处理单元完成高物理层数据链路处理后的数据;对数据进行下行低物理层数据链路处理;将数据分发至多个射频拉远单元。在上行链路:接收多个射频拉远单元发送来的上行数据,并合并上行数据;对合并后的数据进行上行低物理层数据链路处理;将数据传输至基带处理单元进行高物理层数据链路处理。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射频拉远集线器。本发明将原有在基带处理单元进行的低物理层数据链路处理流程搬移至射频拉远集线器内完成,优化了数据链路处理能力。通过合理部署射频拉远单元扩展了下行信号覆盖范围,减少或规避了信号覆盖盲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及射频拉远集线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分布式基站系统采用基带处理单元(BBU)加射频拉远单元(RRU)的C-RAN架构,这种方式使得基站密度和网络部署成本大大增加。于是一种基带处理单元加射频拉远集线器(R-Hub)加射频拉远单元的架构被提出,这种方式通过射频拉远集线器连接多个射频拉远单元,由射频拉远集线器在下行完成基带数据的路由和转发,在上行完成射频拉远单元的重组和上传。新的架构有布线更灵活和成本更低的优势,但是目前射频拉远集线器的应用功能单一,无法满足5G大规模商用新形势下的通信扩容等用户需求,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提供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及一种射频拉远集线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应用于射频拉远集线器,所述数据交互方法包括:
在下行链路:
接收基带处理单元完成高物理层数据链路处理后的数据;
对所述数据进行下行低物理层数据链路处理;
将所述数据分发至多个射频拉远单元;
在上行链路:
接收多个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发送来的上行数据,并合并所述上行数据;
对合并后的数据进行上行低物理层数据链路处理;
将所述数据传输至所述基带处理单元进行高物理层数据链路处理。
进一步地,在下行链路:
所述下行低物理层数据链路处理包括:
对完成高物理层数据链路处理后的所述数据依次进行子载波映射、相位预补偿、傅里叶变换、添加循环前缀、低通滤波。
进一步地,在上行链路:
所述上行低物理层数据链路处理包括:
对合并后的所述数据依次进行删除循环前缀、傅里叶变换、相位后补偿、子载波解映射。
进一步地,在下行链路:
所述下行低物理层数据链路处理进一步包括:
对完成高物理层数据链路处理后的所述数据依次进行子载波映射、解压缩、相位预补偿、傅里叶变换、添加循环前缀、低通滤波;
在上行链路:
所述上行低物理层数据链路处理进一步包括:
对合并后的所述数据依次进行删除循环前缀、傅里叶变换、相位后补偿、压缩、子载波解映射。
进一步地,对多个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发送来的上行数据进行合并的步骤具体为:
判断合并前所述上行数据中每组数据的IQ信号功率是否大于一预设的阈值;
若为是,则保留该组数据;
对保留的多组所述数据进行合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华科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龙华区新一代通信与智能计算研究院,未经富华科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龙华区新一代通信与智能计算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36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