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源耦合感应线圈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04434.9 | 申请日: | 2020-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0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黄友梅;张文龙;周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友梅 |
主分类号: | H01F41/098 | 分类号: | H01F41/098;H01F38/14;H01F27/40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陈文龙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源 耦合 感应 线圈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感应线圈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无源耦合感应线圈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中的线圈骨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两端设置有台阶板,所述台阶板的侧面上设置有固定面,所述固定面端面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底端设置有一号锁紧槽,所述一号锁紧槽内部滑动连接有锁紧杆,所述本体一侧设有电容,所述电容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端部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底端设置有二号锁紧槽;本发明通过在电容与线圈骨架上设置相互配合的锁紧结构,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线圈骨架与电容在装配时的繁琐性与不稳定性,同时能够将线圈骨架与电容进行有效的拆卸与维修,提高了感应线圈的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感应线圈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无源耦合感应线圈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源耦合感应线圈,其结构如下:线圈骨架、电容、线圈,线圈骨架的绕线端设置绕线槽,线圈两端绕在电容的两个针脚上,针脚置于绕线槽内,生产时,生产顺序如下在自动绕线机上进行绕线,随后人工加装电容并缠脚,然后人工将导线与电容针脚进行缠脚剪脚以剪断针脚的多余长度,随后进行人工焊锡、人工套管并烘干。
传统的无源耦合感应线圈在制造时往往人工手动完成,因线圈骨架及与电容活动配合,使用胶进行粘合的形式使得电容难以定位与稳定固定在线圈骨架上,同时在电容固定在线圈骨架上后难以拆卸与维修,从而大大降低了感应线圈的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源耦合感应线圈的制造方法,通过在电容与线圈骨架上设置相互配合的锁紧结构,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线圈骨架与电容在装配时的繁琐性与不稳定性,同时能够将线圈骨架与电容进行有效的拆卸与维修,进而大大提高了感应线圈的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源耦合感应线圈的制造方法,通过在电容与线圈骨架上设置相互配合的锁紧结构,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线圈骨架与电容在装配时的繁琐性与不稳定性,同时能够将线圈骨架与电容进行有效的拆卸与维修,进而大大提高了感应线圈的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无源耦合感应线圈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线圈骨架与电容进行对正,随后将电容处的弧形板底端挤压进线圈骨架上的卡槽内部并锁紧配合,同时使得电容上的固定杆延伸至固定面外侧;通过弧形板与卡槽配合锁紧的形式将电容固定在线圈骨架上,方便快捷的同时也能使得电容与线圈骨架进行稳定牢固的配合;
S2:在S1中将电容固定在线圈骨架上后,对电容进行翻转,使得位于固定槽一侧的固定杆向与线圈骨架垂直的方向弯折,并使得电容侧面与线圈骨架相垂直;通过将电容进行翻转弯折,方便线圈骨架绕线的顺利进行;
S3:在S2中对电容进行翻转后,通过绕线机对线圈骨架本体进行绕线;待绕线完毕后将电容折回复位;通过将绕线机首先对线圈骨架本体进行绕线;待绕线完毕后将电容折回复位,在不影响线圈骨架绕线的同时,优化了感应线圈的生产工序;
S4:在S3中将电容复位后,将电容与绕线的线圈骨架本体进行套管封装并形成所需的无源耦合感应线圈;通过对容与绕线的线圈骨架本体进行套管,能够对其内部的线路进行有效的防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友梅,未经黄友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44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