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5G网络用通信光缆及光电复合缆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04689.5 | 申请日: | 2020-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9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凌卫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专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H01B11/22;H01B13/12 |
代理公司: | 苏州导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25 | 代理人: | 马铃琳 |
地址: | 215555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络 通信 光缆 光电 复合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电力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5G网络用通信光缆,具有多根外通信部件、保护层、位于保护层之外的护套层、内通信部件、填充部件,通信部件内具有光导体,内通信部件内具有导光体,其特征在于5G网络用通信光缆内还具有一个外套管及一个内套管,外套管位于内套管外部,外通信部件位于外套管与内套管之间,保护层包覆住外套管,填充部件位于保护层与外套管形成的间隙中,内通信部件位于内套管内。本发明还公开了光电复合缆及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光纤密度大、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制造速度快、通用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5G网络用通信光缆及光电复合缆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层绞式光缆采用聚酯扎纱包扎松套管,压力、拉力、温度变化时,由于聚酯扎纱与松套管膨胀不同,聚酯扎纱扎坏松套管造成光学性能的变化甚至光纤断裂,通信中断;另外,聚酯扎纱的使用也增大了成本;上述结构需要复杂、昂贵的绞合设备,成本投入高,且由于绞合绕包等使生产速度慢,为此,行业内急需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揭示一种5G网络用通信光缆及光电复合缆及其制造方法,它们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5G网络用通信光缆,具有多根外通信部件、保护层、位于保护层之外的护套层、内通信部件、填充部件,外通信部件内具有光导体,内通信部件内具有导光体,其特征在于5G网络用通信光缆内还具有一个外套管及一个内套管,外套管位于内套管外部,外通信部件位于外套管与内套管之间,保护层包覆住外套管,填充部件位于保护层与外套管形成的间隙中,内通信部件位于内套管内;所述外套管具有多个侧壁依次连接成一个封闭体,相邻的侧壁连接处是向外凸出的外部顶点或者是向内凹陷的内部凹点,外部顶点位于外套管的外缘,内部凹点是外套管最靠近中央处,所述外套管具有多个外部顶点及多个内部凹点,且外部顶点与内部凹点是交错分布的,依次顺时针或逆时针连接多个外部顶点形成一个外部正多边形,依次顺时针或逆时针连接多个内部凹点形成一个内部正多边形,外部正多边形与内部正多边形的边数相等;外部正多边形的中心与内部正多边形的中心相重合,任意相邻的内部凹点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过位于该两个内部凹点中间的外部顶点,任意相邻的外部顶点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过位于该两个外部顶点中间的内部凹点,外部正多边形的尺寸大于内部正多边形的尺寸;所述内套管具有多个斜壁依次连接成一个封闭体,相邻的斜壁连接处是向外凸出的外部凸点或者是向内凹陷的内陷点,外部凸点位于内套管的外缘,内陷点是内套管最靠近中央处,所述内套管具有多个外部凸点及多个内陷点,且外部凸点与内陷点是交错分布的,依次顺时针或逆时针连接多个外部凸点形成一个外接正多边形,依次顺时针或逆时针连接多个内陷点形成一个内接正多边形,外接正多边形与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相等;外接正多边形的中心与内接正多边形的中心相重合,任意相邻的内陷点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过位于该两个内陷点中间的外部凸点,任意相邻的外部凸点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过位于该两个外部凸点中间的内陷点,外接正多边形的尺寸大于内接正多边形的尺寸;内通信部件位于内套管内,内通信部件与内陷点相切;外通信部件位于内套管的外部且位于外套管的外套腔内,每个外通信部件都与外套管的侧壁及内套管的斜壁相切;外套管的外部顶点与保护层的内壁相切。
上述所述的一种5G网络用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内通信部件外部的内套腔中还具有绝缘导线。
上述所述的一种5G网络用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内通信部件内具有多根光纤带,导光体位于光纤带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专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专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46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