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液体处理装置及其建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05193.X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8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家仙;罗天培;喻闯闯;王相成;刘瑞敏;孔凡超;李茂;岳广涛;周芳;张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5D31/00 | 分类号: | F25D31/00;A62C2/06;E03F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成珊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液体 处理 装置 及其 建筑 方法 | ||
1.一种低温液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置结构(1),包括成型于地面以下的用于容置液体的容置内腔,和将所述容置内腔与外界连通的第一开口(13);
加固结构(2),设置于所述容置结构(1)的内部壁面上,用于加固所述容置内腔;
防护结构(4),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13)的外围,具有沿远离所述容置结构(1)延伸的防护体(41);
导热结构(3),所述导热结构(3)位于所述容置结构(1)的底部壁面(12)的上方,所述导热结构(3)与所述容置结构(1)之间设置有所述加固结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液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结构(1)具有位于地面以下的竖向壁面(11)和连接所述竖向壁面(11)的底部壁面(12),所述竖向壁面(11)和所述底部壁面(12)围成所述容置内腔,所述容置结构(1)的顶部形成所述第一开口(13);
优选地,所述容置结构(1)的横向界面呈矩形或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温液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2)为覆盖所述容置结构(1)的竖向壁面(11)和底部壁面(12)的混凝土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低温液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结构(3)是铺设于位于所述加固结构(2)上的鹅卵石层。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低温液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体(41)是设置于所述容置结构(1)的第一开口(13)外围的挡土墙;
优选地,所述防护体(41)包括围绕所述第一开口(13)设置的至少两面挡土墙,其中至少一面挡土墙与相邻挡土墙之间预留所需间隙的第二开口(42)。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低温液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体浓度传感器(6),所述气体浓度传感器(6)位于所述防护结构(4)所围成的空间内,且距离所述第一开口(13)所需高度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低温液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体排放管路(5),所述液体排放管路(5)的出口对应所述的容置结构(1)的第一开口(13),使所述液体排放管路(5)内的液体流入所述容置内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温液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排放管路(5)的外侧包覆有管路层(51),所述管路层(51)对所述液体排放管路(5)制冷。
9.一种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低温液体处理装置的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选定位置的地面进行挖掘,在地面下方形成用于容置液体的容置内腔,以及将容置内腔与外界连通的第一开口(13),得到容置结构(1);
S2,在所述容置结构(1)的内部壁面上浇筑加固材料,形成加固结构(2);
S3,在对应容置结构(1)的底部壁面(12)的加固结构(2)上铺设导热材料,形成导热结构(3);
S4,在所述第一开口(13)的外围搭建沿远离所述容置结构(1)延伸的防护体(41),形成防护结构(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5,在所述容置结构(1)的上方搭设液体排放管路(5),所述液体排放管路(5)的出口对应所述容置结构(1)的第一开口(13)设置,排放管路的外侧包覆管路层(51);
S6,在所述防护结构(4)所围成的空间内且距离所述第一开口(13)所需高度设置气体浓度传感器(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未经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519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墙体构造柱浇筑定型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双环唇形密封圈及流体阀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