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05623.8 | 申请日: | 202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2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张育斌;徐璟;黄芸萍;马二磊;王华丰;贾建军;谢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财经学院;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C02F7/00;C02F3/02;B01D29/01;B01F13/00;B01F7/18;B01F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张雪 |
地址: | 31517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气泡 发生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包括底箱、压力罐、支撑架、万向轮、推杆、水泵、进气管、进水管、输送管、转动电机、转杆、扇叶片、细孔、压力表和排水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进气管、进水管和排水管的连接端均设有连接螺纹,便于与外接的各种管道进行连接,且提高连接处的牢固性,底箱通过外力推动推杆使底部的万向轮与底面呈滚动连接,便于使用人员操作使用,进气管与进水管的管身上均安装有过滤网,能够对进入到水泵内的气体和水体进行过滤,避免吸入较大颗粒的杂质影响该装置的使用,扇叶片上开设有多个细孔,且细孔在扇叶片上呈均匀排列设置,并可对混在水体内的气泡进行破碎分离,进而确保能够大量产生微纳米气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泡发生器,具体为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属于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微纳米气泡具有多种优异的特点,例如:尺寸小、比表面积大、吸附效率高等。也正是由于微纳米气泡如此的优异特点和性能,因此在污水处理、水体增氧、精细灌溉、生物制药、水产养殖、医疗清洗、生物培养和精密化学反应等诸多技术领域中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应有多种具体应用,产生了显著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
而对于现有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一、在使用时,现有的发生装置不便于进行移动,因此还需操作人员提起装置才能够移动,较为费力,且使用不便,其二、再向装置内输入气体和水体时,往往会带入较多类似树枝树叶、塑料残片等杂质进入到水泵内,容易损坏水泵,其三、现有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较多是通过先对进入到罐体内的气液混合体进行增压,然后将高压溶气水失压释放进而雾化形成微纳米气泡,但所形成的微纳米气泡量相对较少,即生产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包括底箱、压力罐、支撑架、万向轮、推杆、水泵、进气管、进水管、输送管、转动电机、转杆、扇叶片、细孔、压力表和排水管;所述压力罐、水泵和转动电机构成该发生器的主体结构,且所述压力罐竖直安放在底箱的上方,所述压力罐的罐壁通过螺丝与焊接在底箱上的支撑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底箱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且所述万向轮分别位于底箱的底板四角处,所述推杆呈倾斜状焊接在底箱的一侧,所述水泵和转动电机均固定安装在底箱的内部底板上,且所述水泵位于转动电机的一侧,所述水泵和转动电机均与外接电源呈电性连接,所述进气管和进水管的一端设置在底箱的另一侧,所述进气管和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水泵的输入端进行连接,所述输送管的一端与水泵的输出端进行连接,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连接在压力罐的底部,所述转动电机设置在压力罐的正下方,且所述转动电机的转动轴与内置在压力罐内的转杆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转杆上安装有扇叶片,且所述扇叶片上开设有细孔,所述压力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压力罐的上端,且所述压力表的底端伸入在压力罐内,所述排水管安装在压力罐的罐壁上端,且所述排水管上安装有阀门。
优选的,为了便于与外接的各种管道进行连接,所述进气管、进水管和排水管的连接端均设有连接螺纹。
优选的,为了使该发生器装置能够移动,所述底箱通过外力推动推杆使底部的万向轮与底面呈滚动连接。
优选的,为了避免吸入较大颗粒的杂质影响该装置的使用,所述进气管与进水管的管身上均安装有过滤网。
优选的,为了能够对进入到罐体内的水体和气体进行混合,所述扇叶片呈交叉状安置在转杆的两侧,且扇叶片通过转动电机带动转杆的转动在压力罐内呈转动安置。
优选的,为了对混在水体内的气泡进行破碎分离,所述扇叶片上开设有多个细孔,且细孔在扇叶片上呈均匀排列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财经学院;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宁波财经学院;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56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用辊压机磨粉的干法制粉装置及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古建筑修复3D打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