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正反转双向输送的切换装置及稻麦联合收割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05775.8 | 申请日: | 202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6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董运华;王克玖;徐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久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1/06 | 分类号: | A01D41/06;A01D41/14;A01D57/00;A01D69/06;A01D69/08 |
代理公司: | 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 32346 | 代理人: | 王珒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转 双向 输送 切换 装置 联合收割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反转双向输送的切换装置及稻麦联合收割机,属于收割设备领域。本发明的正反转双向输送的切换装置,其换向机构的第一轴套设在第二轴上,第二轴为输出轴;第二轴上设置有能够滑动的双向离合件;双向离合件的两侧、第一轴和第二锥齿上设置有半离合器;切换机构的转轴用于驱动双向离合件滑动,使双向离合件上的半离合器与第一轴的半离合器配合,或与第二锥齿的半离合器配合,从而实现输送机构及割台搅龙正反向转动的切换,避免了切换装置的正反向传动间干扰,防止输送机构和割台搅龙传动抱死,提高了切换装置整体的稳定性。本发明的稻麦联合收割机能够进行自行清堵,其收割效率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收割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正反转双向输送的切换装置及稻麦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稻麦联合收割机在进行收割作业时,由于作物产量、植株高低、倒伏状态及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等原因,经常造成割台与输送槽的堵塞,人工清理非常困难,一般采用割台输送槽反转的方法,使得堵塞物从输送槽中吐出,以疏通堵塞。
在相关领域中,输送机构和割台装置的正反转切换装置通常采用异轴传动,如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的割台防堵塞倒转系统(申请号为2019201503400)的中国专利文件。该申请案的倒转系统,其包括主动力齿箱:主轴:正向伞齿轮:反向伞齿轮:割台轴,旋转设置于主动力齿箱:割台伞齿轮:滑动套:转块:换向拨叉,旋转设置于转块上,与滑动套滑动配合:弧形块,固定设置于换向拨叉的自由端:滑道:正反向滑块:圆柱:以及操纵轴,与转块铰连接,用于控制转块旋转。
然而,对于异轴传动的搅龙,其在正反转的切换需要通过正转离合机构和反转离合结构的同时配合才能实现,因而容易出现正反向传动的相互干扰;同时,由于收割机作业时,整体振动幅度较大,容易使的反转离合结构突然结合而使传动机构出现抱死现象,对装置损害较大。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输送机构和割台搅龙的正反向切换装置工作稳定性差的不足,提供一种正反转双向输送的切换装置。本方案中的双向离合件能够与第一轴或齿轮副配合,实现第二轴相对于第一轴转动方向的正反切换,从而避免了切换装置的正反向传动间干扰,提高了切换装置在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麦联合收割机。本发明的稻麦联合收割机,其输送机构和割台搅龙由能够相对于第一轴双向转动的第二轴驱动,能够在其堵塞时反转以完成清除操作,从而提高了收割机的工作效率。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正反转双向输送的切换装置,包括换向机构和切换机构,
所述换向机构包括能够相互转动的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第一轴套设在所述第二轴上,所述第二轴的一端用于动力输出,所述第二轴上设置有双向离合件,所述第二轴与双向离合件之间设置有滑动花键;
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连接有齿轮副;所述的齿轮副包括第一锥齿、第二锥齿和第三锥齿,所述第一锥齿固定设置在第一轴上,所述第二锥齿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二轴上,所述第三锥齿与所述第一锥齿,以及第二锥齿啮合;
所述第一轴上设置有第一半离合器,所述第二锥齿朝向双向离合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半离合器,所述双向离合件的两侧设置有第三半离合器;
所述切换机构的转轴用于驱动所述双向离合件在第二轴上轴向滑动,使第三半离合器与第一半离合器配合以驱使第二轴正向转动,或者使第三半离合器与第二半离合器配合以驱使第二轴反向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轴上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具有迫使所述第三半离合器与第一半离合器相结合的趋势,使得第三半离合器与第一半离合器能够可靠地结合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久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久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57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