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起重机主梁以及起重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05974.9 | 申请日: | 202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8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海;曾鹏;王碧涛;林伟华;赵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6/00 | 分类号: | B66C6/00;B66C7/08;B66C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徐颖聪 |
地址: | 20012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起重 机主 以及 起重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起重机主梁以及起重机,其中起重机主梁包括上面板和位于上面板下方的侧板,上面板为沿纵向延伸的水平直板,起重机主梁的横截面由上面板和侧板包围形成,其中,侧板在起重机主梁的横截面上形成弧形边,或者,起重机主梁的横截面由侧板与上面板形成凸多边形,凸多边形的边数为9或者更多。本发明的起重机主梁,能够有效降低起重机上主梁的风力系数,增大承受较大风力的能力,满足暴风工况中主梁结构的安全性,同时也能降低整个起重机以及码头的制作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起重机主梁以及起重机。
背景技术
起重机,例如岸桥,是用来在岸边对集装箱船舶上的集装箱进行装卸的设备。岸桥都布置在沿海或沿江码头,时常会遇到暴风或台风的袭击。为了满足暴风工况中主梁结构的安全性,常常需要额外增加主梁板厚或截面高度来解决,这样就会增加主梁的重量。相应地,门框基础等为了承受主梁产生的过高风载荷,也需要进行加重和加强。而码头也要因此增加重量,从而导致整个结构上重量的增加,使得制作成本较高。另外,有时码头可能不能再加重加强,就要降低岸桥的性能来适应码头,例如要减少岸桥起吊运输货物的最长位移来弥补重量的增加,或者导致岸桥自身承受风力的程度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起重机主梁,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起重机主梁,包括上面板和位于上面板下方的侧板,上面板为沿纵向延伸的水平直板,起重机主梁的横截面由上面板和侧板包围形成,其中,侧板在起重机主梁的横截面上形成弧形边,或者,起重机主梁的横截面由侧板与上面板形成凸多边形,凸多边形的边数为9或者更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降低起重机上主梁的风力系数,增大承受较大风力的能力,满足暴风工况中主梁结构的安全性,同时也能降低整个起重机以及码头的制作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起重机主梁,起重机主梁的横截面由所述侧板与所述上面板形成半圆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起重机主梁,该凸多边形的边数为9~17。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起重机主梁,侧板包括多个折弯段,多个折弯段由多个直板依次焊接形成,或者,多个折弯段由整块板经过折弯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起重机主梁,多个折弯段中包括分别与上面板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直接对接的第一折弯段和第二折弯段,第一折弯段和第二折弯段与上面板的夹角为70~100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起重机主梁,第一折弯段和第二折弯段与上面板的夹角为90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起重机主梁,在起重机主梁的横截面上,上面板的中间处为中点,每相邻的两个折弯段之间的相接处为邻接点,中点与每个邻接点的连线长度相等。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起重机主梁,多个折弯段的宽度相等。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起重机主梁,起重机主梁还安装有轨道面板和小车轨道,轨道面板位于上面板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并沿纵向延伸,小车轨道焊接在轨道面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起重机主梁,侧板与所述上面板直接对接的两个位置分别位于小车轨道的正下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起重机主梁,起重机主梁内部还包括沿纵向贯穿的纵向筋以及U形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起重机主梁,起重机主梁内部还包括沿纵向间隔设置的横隔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59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