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协同作用机制锂硫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硫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06304.9 | 申请日: | 202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0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娟;张杰;庞冲;梁海燕;穆红彦;翟怀宇;邓豪;盖小厂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新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4 | 分类号: | H01M2/14;H01M2/16;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于婉萍;平静 |
地址: | 243071 安徽省马鞍山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协同 作用 机制 隔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电池 | ||
1.一种协同作用机制锂硫隔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隔膜基膜(2)以及分别涂覆在隔膜基膜(2)两侧的正极侧功能层(1)和负极侧功能层(3),所述正极侧功能层(1)的组分包括多孔导电碳材料,所述负极侧功能层(3)的组分包括纳米氧化物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协同作用机制锂硫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导电碳材料为阵列型或球形的碳纳米管、导电炭黑、导电氧化石墨烯、导电还原石墨烯、乙炔黑、科琴黑、导电石墨和导电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其添加量为正极侧功能层(1)总重的0.5%-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协同作用机制锂硫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氧化物材料为纳米氧化铝、纳米勃姆石、纳米陶瓷纤维、纳米氧化钨、纳米氧化锌和纳米氧化钛中的至少一种,其添加量为负极侧功能层(3)总重的25%-45%。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协同作用机制锂硫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侧功能层(1)的组分还包括分散剂、粘结剂、表面活性剂和混合溶剂,所述负极侧功能层(3)的组分也还包括分散剂、粘结剂、表面活性剂和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协同作用机制锂硫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侧功能层(1)中的分散剂为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氯乙烯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其添加量为正极侧功能层(1)总重的0.1%-5%;正极侧功能层(1)中的粘结剂为聚丙烯酸、聚偏氟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乙烯醇、丁苯橡胶乳液、聚四氟乙烯和聚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一种,其添加量为正极侧功能层(1)总重的0.5%-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协同作用机制锂硫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侧功能层(1)中的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乙二醇、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季铵盐类化合物、氟碳类表面活性剂、聚醚类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其添加量为正极侧功能层(1)总重的0.1%-10%;正极侧功能层(1)中的混合溶剂为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液,有机溶剂为乙醇、甲醇、丙酮和正丁醇中的至少一种,水与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1-6:1,且混合溶剂添加量为正极侧功能层(1)总重的60%-8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协同作用机制锂硫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侧功能层(3)中的分散剂为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至少一种,其添加量为负极侧功能层(3)总重的0.1%-3%;负极侧功能层(3)中的粘结剂为聚丙烯酸、聚偏氟乙烯和丁苯橡胶中的至少一种,其添加量为负极侧功能层(3)总重的1%-10%;负极侧功能层(3)中的表面活性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二醇、季铵盐类化合物、十二烷基磺酸钠、烷基磺酸盐、季铵盐类化合物和直链烷基苯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其添加量为负极侧功能层(3)总重的0.1%-10%。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协同作用机制锂硫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正极侧功能层(1)浆料
将多孔导电碳材料与对应的分散剂分散在混合溶剂中,通过砂磨处理或超声处理,从而得到多孔导电碳材料分散液;向多孔导电碳材料分散液中再加入相应的分散剂,经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对应的粘结剂和表面活性剂,然后再进行搅拌形成均匀的正极侧功能膜浆料;
步骤二、制备负极侧功能层(3)浆料
将纳米氧化物材料、对应的分散剂和水进行混合搅拌分散,从而得到纳米氧化物材料分散液;向纳米氧化物材料分散液中加入对应的表面活性剂和粘结剂,然后再进行搅拌形成均匀的负极侧功能膜浆料;
步骤三、涂覆制备锂硫隔膜
将上述正、负极侧功能层浆料分别涂覆在隔膜基膜(2)的两侧,形成正、负极侧功能层,从而得到了协同作用机制锂硫隔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新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新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630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型取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架空地面的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