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网联汽车的匝道分合流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07675.9 | 申请日: | 202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98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江浩斌;胡子牛;边有钢;刘擎超;孟天闯;杨泽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7 | 分类号: | G08G1/07;G08G1/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容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6 | 代理人: | 刘新年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汽车 匝道 合流 协同 控制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智能网联汽车的匝道分合流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获取整个路段主路车辆、驶出匝道车辆和驶入匝道车辆的相关运动状态信息;
步骤2,根据步骤1中获取的状态信息构建匝道分合流综合协同控制模型;
步骤3,利用步骤2中的协同控制模型优化驶出匝道车辆的运动状态;
步骤4,将优化的车辆控制指令发送给驶出匝道车辆,各车辆执行控制指令,完成分合流控制;
步骤5,在下一控制周期,返回步骤1并继续执行1~4的步骤;
所述步骤2中构建匝道分合流综合协同控制模型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1,定义除步骤1中获取的运动状态信息参数以外的其他参数;
步骤22,分析构建车辆动力学关系,得到车辆动力学关系方程;
步骤23,构建约束条件;
步骤24,构建边界条件;
步骤25,构建目标方程;
所述步骤23中构建的约束条件包括:
(1)汇入匝道车辆X0驶入驶出队列的车辆位置
S1(t)/vf≤S0(t)/vmax≤Sm(t)/vf
(2)分合流过程中,合流车辆的速度v0(t)和加速度u0(t)满足上下限的约束;
vmin≤v0(t)≤vmax
umin≤u0(t)≤umax
(3)匝道车辆Xt在进入分流区时,与相邻的前后车辆满足最小安全车距的限制,分流位置前相邻的主道车辆需要满足最小安全车距限制,分流位置后相邻的主道车辆需要满足最小安全车距限制,为保证合流车辆在到达合流点刚好驶入分流车辆在队列中的位置,上述三个条件需同时满足,即:
-St-1(tf)≥ds
St+1(tf)≥ds;
所述步骤21中定义的其他参数包括:
tf:驶出匝道车辆到达合流区的时间;
vf:主道车辆行驶车速;
vmin:车辆运行的最小速度,vi(t)≥vmax,i=0,1,...,m;
vmax:车辆运行的最大速度,vi(t)≤vmax,i=0,1,...,m;
umin:车辆运行的最小加速度,ui(t)≥umin,i=0,1,...,m;
umax:车辆运行的最大加速度,ui(t)≤umax,i=0,1,...,m;
ds:主道上的最小安全车距;
dstr:主道车辆形成队列的最大队列车距;
所述步骤22中的车辆动力学关系方程为:
其中:Si(t)为第i辆车在t时刻与路口的距离,i=0代表匝道车辆,i=1~m代表主道车辆,i=t代表驶出队列车辆,未到达路口时为正值,到达后为负值,vi(t)为第i辆车在t时刻的速度,根据假设vi(t)=vf;ui(t)为第i辆车在t时刻的加速度,车辆加速为正值,减速为负值,根据假设ui(t)=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联汽车的匝道分合流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获取的车辆运动状态信息包括:车辆速度和车辆与合流点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767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