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出端口反馈的流量规划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08156.4 | 申请日: | 202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48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龚海东;方沛昱;裴园;龚源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盛科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7/12 | 分类号: | H04L47/12;H04L47/32;H04L47/70 |
代理公司: | 苏州集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9 | 代理人: | 安纪平 |
地址: | 215101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端口 反馈 流量 规划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基于出端口反馈的流量规划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配置流量匹配条目和出端口队列,流量匹配条目的属性包括第一拥塞状态向量,第二拥塞状态向量掩码和限流计数器索引,出端口队列包括至少一组队列深度门限{T1,T2};接收报文并获取出端口队列,根据每组队列深度门限{T1,T2}获取出端口队列对应的第二拥塞状态向量;当数据流匹配到流量匹配条目后,条目属性中限流计数器索引对应的限流计数器进行计数并在超过门限值后,判断第二拥塞状态向量和第二拥塞状态向量掩码的运算结果是否与第一拥塞状态向量相等,若是,则丢弃报文。本发明能够通过出端口流量状态灵活调整入端口流量控制策略,以灵活分配入端口的带宽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出端口反馈的流量规划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当分组交换网络中传送分组的数目太多时,由于存储节点的资源有限而造成网络传输性能下降的现象称之为网络拥塞,当网络拥塞发生时,会造成网络中数据丢失、时延增加、吞吐量下降等。
为了预防网络拥塞的发生,通常采用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技术或ECN(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显式拥塞通知)技术,其中,QoS可根据用户的要求分配和调度资源,对不同的数据流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对实时性强且重要的数据报文优先处理,对于实时性不强的普通数据报文,提供较低的处理优先级,以满足用户对不同应用不同服务质量的要求,而ECN通过在IP路由器上进行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使得路由器能够监控转发队列的状态,以提供一个路由器向发送端报告发生拥塞的机制,让发送端在路由器开始丢包前降低发送速率。
然而当前QoS采用基于静态的入端口或出端口限流策略,无法灵活分配以太网交换设备的网络带宽,同时,ECN主要通过上层应用来管理拥塞,而作为网络交换设备本身,其同样无法灵活分配以太网交换设备的网络带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出端口反馈的流量规划方法,能够通过出端口流量状态灵活调整入端口流量控制策略,以灵活分配入端口的带宽资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出端口反馈的流量规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配置流量匹配条目,所述流量匹配条目的属性包括第一拥塞状态向量、第二拥塞状态向量掩码和限流计数器索引;
S200,配置出端口队列,所述出端口队列包括一组或多组队列深度门限{T1,T2};
S300,接收报文并根据报文的转发目的获取报文的出端口队列,并根据每一组队列深度门限{T1,T2}获取出端口队列对应的第二拥塞状态向量;
S400,数据流进行流量匹配条目的匹配,且匹配到的流量匹配条目的属性中限流计数器索引对应的限流计数器对报文计数,并在超出限流计数器的门限值后判断第二拥塞状态向量和第二拥塞状态向量掩码的运算结果与第一拥塞状态向量是否相同,并在相同时丢弃报文。
优选地,所述第二拥塞状态向量包括若干个分量,每个分量分别通过一组队列深度门限{T1,T2}获得,且每个分量选择第一拥塞值和第二拥塞值中的一个,所述第一拥塞值用于标示出端口队列为拥塞状态,第二拥塞值用于标示出端口队列为非拥塞状态,其中,
初始状态,分量取值为第二拥塞值,并在数据流导致的队列深度上升至大于T1之前,分量维持第二拥塞值,数据流导致的队列深度上升至大于T1时,分量取值为第一拥塞值,在数据流导致的队列深度未回落到T2以下前,分量维持第一拥塞值,数据流导致的队列深度小于T2时,分量取值为第二拥塞值。
优选地,在步骤S400中,第二拥塞状态向量和第二拥塞状态向量掩码进行逻辑与运算。
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基于出端口反馈的流量规划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盛科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盛科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81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