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静电除尘的高效计算机主板除杂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08873.7 | 申请日: | 202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8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王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聪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1/00 | 分类号: | B08B1/00;B08B13/00;B08B15/04;B03C3/34;B03C3/41;B03C3/47;B03C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2 | 代理人: | 周成金 |
地址: | 31000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静电 除尘 高效 计算机 主板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硬件开发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利用静电除尘的高效计算机主板除杂装置,所述机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丝杠,丝杠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安装块,安装块的下端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有刷头,机体的左右两侧壁均对称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固定连接有夹具,机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离箱,电离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均匀进风板,电离箱的内部设置有阴极放电针,电离箱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阳极板,机体的内底部安装有排风扇;该利用静电除尘的高效计算机主板除杂装置,通过电离箱、阴极放电针和阳极板的配合使用,具备使空气中的杂质带有负电荷,并被阳极板吸收的效果,使装置的杂质吸附在阳极板表面,避免了对主板的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硬件开发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静电除尘的高效计算机主板除杂装置。
背景技术
在当今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中,计算机俨然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科技设备,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主板对于计算机来说是一个最基本的也最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直接关系到计算机能否正常运转,而计算机在使用时主板容易附带上灰尘,由于主板是一种高精密度的电子元器件,灰尘的附着容易导致主板接触不良甚至损坏,目前的主板除杂多采用人工除杂的方式,不仅除杂速度缓慢,且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部分计算机主板除杂设备,在对主板进行除杂时,对灰尘的收集效果不佳,容易导致主板二次沾染杂质,并且在清理时,只能对主板的单面进行清理,使主板在投入使用后另一侧的杂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扩散,污染主板上的集成电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静电除尘的高效计算机主板除杂装置用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通过夹具和毛刷的配合使用,使装置自动对主板进行除杂,并进行自动翻面,清洁更加彻底的功能,具备自动翻面、清洁效率高和避免二次污染的优点。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自动翻面、清洁效率高和避免二次污染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静电除尘的高效计算机主板除杂装置,包括:机体、丝杠、安装块、连接件、刷头、固定块、夹具、电离箱、均匀进风板、阴极放电针、阳极板、排风扇;
其中:夹具包括安装轴、伸缩杆、支架、套筒、压杆、连杆。
所述机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丝杠,丝杠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安装块,安装块的下端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有刷头,机体的左右两侧壁均对称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夹具,机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离箱,电离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均匀进风板,电离箱的内部设置有阴极放电针,电离箱的下方且位于机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阳极板,机体的内底部安装有排风扇;
所述夹具包括安装轴,安装轴的左侧活动连接有伸缩杆,安装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套筒,套筒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压杆,压杆的外侧活动铰接有连杆。
作为优选,所述均匀进风板的内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使机体内带有灰尘的空气可以均匀进入电离箱内,防止电离不彻底导致的灰尘吸收不彻底。
作为优选,所述电离箱与阳极板和排风扇所处空间连通,使通过电离箱的气体能够继续向下移动到阳极板所在区域,使所含有的杂质离子被吸附。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轴与固定块的连接关系为转动连接,且伸缩杆的左端安装于固定块的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伸缩杆的右端与连杆的连接关系为活动铰接,使伸缩杆在水平方向伸缩时可带动连杆发生偏转。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静电除尘的高效计算机主板除杂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利用静电除尘的高效计算机主板除杂装置,通过固定块和安装轴的配合使用,具备使夹具可以旋转的效果,达到了自动将所夹持的计算机主板翻面的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清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聪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聪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88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