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柴油机的棕榈油/乙醇/仲丁醇混合燃料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09529.X | 申请日: | 202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4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金超;刘昕;泰沙;刘海峰;张曦媛;耿振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L1/02 | 分类号: | C10L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素兰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柴油机 棕榈油 乙醇 仲丁醇 混合 燃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柴油机的棕榈油/乙醇/仲丁醇混合燃料,由以下体积分数的组分组成:乙醇41%~65%棕榈油28%~41%仲丁醇3%~18%。所得混合燃料稳定且均相,同时体系整体黏度满足传统柴油燃料要求。乙醇的加入可以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的排放。仲丁醇的添加可以对棕榈油与乙醇基础体系的十六烷值起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并且提高燃烧体系整体密度,使燃油喷射过程中的压力波传递更快,从而提高能量发动机输入能力和动力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可再生替代能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柴油机的新型混合燃料。
背景技术
棕榈油是由油棕树上的棕榈果压榨而成。棕榈油具有与其它植物油一样的氧化稳定性和挥发性相对较低的优点,但是棕榈油的高粘度与密度成为其作为燃料应用的突出缺陷。因此,长期使用棕榈油会导致发动机耐久性问题,如喷油嘴的结焦、燃料雾化不良、较高的NOx排放以及活塞环的粘附。由于其高粘度的限制,棕榈油作为柴油替代燃料的使用进展缓慢。
目前将棕榈油作为燃料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转酯化处理制备生物柴油。比如,刘淑娟等以精制棕榈油、无水乙醇为原料,NaOH为催化剂,制备得到一种新型生物柴油。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反应物配比、催化剂用量、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合成条件:醇油摩尔比为8:1,催化剂加入量为0.6%,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为1h,反应转速为1300r/min。按此最佳条件进行验证试验.所得生物柴油的产率为98.03%。参考{刘淑娟.棕榈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1,32(3):544-549.}王天任等人以酸值123.04mg KOH/g的棕榈油脱臭馏出物(PFAD)为原料,在带压反应器中,用浓硫酸为催化剂,采用一步法催化酯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当催化剂用量为0.5%(质量分数)、醇油物质的量之比7∶1、在130℃反应90min后,生物柴油的最高收率达到88.1%。参考{王天任,崔国民,马溢,et al.高酸值油料一步法制备生物柴油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9(3):838-842.}
但上述燃料生产方式依旧依赖与制备生物柴油。在此制备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能量损失且制备步骤繁琐。现有方法不能避免因转酯化反应造成的燃料制备过程中的原料油损耗,且在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过程中也需要消耗相应的催化剂。为了避免这类损耗,寻求直接应用生物柴油原料油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乙醇具有较低的密度和粘度,较高的蒸发潜热和低热值,因此添加乙醇可以降低棕榈油燃料体系的密度与粘度以及燃烧温度,从而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然而,由于乙醇的十六烷值相对较低,将棕榈油与乙醇混合会降低十六烷值且二者的互溶能力并不显著。仲丁醇作为一种十六烷值改进剂可以很好的满足我们降低燃料体系密度与粘度,并且可以提高体系十六烷值的需求。但目前针对于含仲丁醇混合燃料的研究还仅局限于生物柴油及柴油领域,还未有将之应用于棕榈油/乙醇燃料体系的相关报道。
目前未见到棕榈油/乙醇/仲丁醇混合燃料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有利于降低CO、HC、PM排放的适用于柴油机的棕榈油/乙醇/仲丁醇混合燃料。
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柴油机的棕榈油/乙醇/仲丁醇混合燃料,由以下体积分数的组分组成:
乙醇41%~65% 棕榈油26%~41% 仲丁醇 3%~18%;
所述棕榈油为市售一级24度棕榈油;
所述乙醇质量百分比浓度大于等于99.5%;
所述仲丁醇质量百分比浓度大于等于99.0%。
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柴油机的新型混合燃料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95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