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挡风墙的二次防积沙设施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09662.5 | 申请日: | 202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5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黄宁;辛国伟;张洁;顿洪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17/00 | 分类号: | E04H17/00;E04H17/16;E04H17/22;E01F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王欢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风墙 二次 防积沙 设施 | ||
本发明涉及交通设施防风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挡风墙的二次防积沙设施,包括在路堤、平地或路堑上设置的第一道挡风墙,在路堤、平地或路堑的第一道挡风墙背风侧设置第二道挡墙,并在第二道挡墙背风侧挖设截沙沟,同时针对积沙最严重的路堑式,在第一道挡风墙顶部加设斜板;通过采用设置第二道挡墙和截沙沟以及斜板的措施,有效的防止了背风侧沙粒在涡流的作用下返回至线路并形成积沙的现象,确保列车在不同地形下不受大风及积沙影响,高速、安全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设施防风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挡风墙的二次防积沙设施。
背景技术
兰新二线是世界上首条穿越大风区的高速铁路,途径烟墩风区,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区及达坂城风区,风区段铁路里程长达462.4公里。四大风区大风频发、风速极高,部分区段年均大于8级大风的天气达208天,大风易造成吹翻列车、车辆溜逸、车窗破损、行车设施损坏等事故,对铁路的运营、养护及运输安全会造成很大危害。为了抵御途径大风对通行列车的危害,兰新二线沿线修建了大量的防风构筑物,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挡风墙,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有挡风墙的路段占到新疆段线路总长的65.1%。部分大风区段位于地势起伏的戈壁荒漠,线路穿过这些地方形成了众多路堑、路堤及平地。在路堤及平地段,挡风墙的设置高度为3.8-4.3m,以保证列车在大风环境运行时不发生倾覆,而路堑本身具有一定的防风能力,其挡风墙在设计之初高度均小于路堤及平地段。
由于大风区地处戈壁荒漠,气候干旱少雨,土质较为松散,地表颗粒资源丰富,在强气流作用下,戈壁地表严重失稳,沙颗粒在风的驱动下极易形成强风沙流,因此大风区通常也是沙尘活动频繁的地区。携沙气流途经铁路沿线挡风墙时,气流速度被重新分布,风沙流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导致部分沙粒沉积在挡风墙周围及铁路轨道上,严重影响列车的安全运行。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挡风墙形成的线路积沙主要是背风侧存在较大的涡流区,通过挡墙顶部的沙粒在涡流的作用下,返回至线路并形成积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挡风墙的二次防积沙设施,通过采用第二道挡墙和截沙沟的措施,有效的防止了背风侧沙粒在涡流的作用下返回至线路并形成积沙的现象,确保列车在不同地形下不受大风及积沙影响,高速、安全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基于挡风墙的二次防积沙设施,包括在路堤、平地或路堑上设置的第一道挡风墙1,在路堤、平地或路堑的第一道挡风墙1背风侧设置第二道挡墙2,并在第二道挡墙后背风侧挖设截沙沟3。
所述第二道挡墙高度与第一道挡风墙2高度相同。
所述路堤上的第二道挡墙2设置在第一道挡风墙背风侧1的坡顶位置,平地上的第二道挡墙2设置在第一道挡风墙1背风侧15-17m处,路堑上的第二道挡墙2设置在第一道挡风墙1背风侧坡顶处;
所述截沙沟3呈倒梯形,斜边坡度为1.5:1。
所述路堤上的截沙沟3设置在距离第二道挡墙2背风侧坡脚的1.5-2.5m处;所述平地或路堑上的截沙沟3设置在距离第二道挡墙2背风侧1.5-2.5m处。
在路堑上设置的第一道挡风墙1上安装有斜板4。
所述第一道挡风墙1背风侧与斜板4之间的夹角为120°~150°。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
1)可保证同时兼顾防沙防风,摆脱了原有挡风墙不能够同时防风防沙的缺点。
2)不改变现有挡风墙的结构,并可保证路堤、路堑及平地段防风防沙的均衡。
3)安装快、施工简便、造价低,可广泛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路堤式挡风墙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未经兰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96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