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MP系统双核共用I2C接口的方法、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09680.3 | 申请日: | 202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78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杨超;吴闽华;孟庆晓;秦金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28 | 分类号: | G06F13/28;G06F13/40;G06F13/42;G06F15/1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徐凯凯;王永文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mp 系统 共用 i2c 接口 方法 存储 介质 智能 终端 | ||
1.一种AMP系统双核共用I2C接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将I2C接口的驱动设置在AMP系统的主核上,所述AMP系统包括主核和从核,所述主核与从核之间使用DMA通道,将从核划分成两块固定地址的内存 用于存放收发数据,同时这两块内存地址,主核是知道的,但是不能访问;同样将主核划分成两块固定地址的内存用于存放收发数据,同时这两块内存地址,从核是知道的,但是不能访问;
当所述从核写入内容至I2C接口时,对全局变量值m_i2cSwitch进行实时监测;
若监测到所述全局变量值m_i2cSwitch=0,则直接返回失败,禁止从核写入内容至I2C接口;
若监测到所述全局变量值m_i2cSwitch=1,所述从核构造I2C写入命令并通过核间通讯将所述I2C写入命令发送给所述主核;
启动第一DMA通道将待写入内容从从核的发送缓冲区输送到主核的发送缓冲区;
所述主核执行所述I2C写入命令将所述从核的待写入内容写入所述I2C接口;
当所述从核读取所述I2C接口的输入内容时,对所述全局变量值m_i2cSwitch进行实时监测;
若监测到所述全局变量值m_i2cSwitch=0,则直接返回失败,禁止从核读取所述I2C接口的输入内容;
若监测到所述全局变量值m_i2cSwitch=1,所述从核构造I2C读取命令并通过核间通讯将所述I2C读取命令发送给所述主核;
所述主核执行所述I2C读取命令,通过第二DMA通道将所述I2C接口的输入内容从主核的接收缓冲区输送到从核的接收缓冲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AMP系统双核共用I2C接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全局变量值m_i2cSwitch=1,则所述主核接收从核的I2C命令请求,并发起对I2C接口的访问并将结果反馈给所述从核的步骤包括:
预先在所述主核中创建一个用于接收所述从核I2C命令请求的任务;
若所述全局变量值m_i2cSwitch=1,则所述主核读取所述从核发出的I2C命令请求,并根据所述I2C命令请求发起对I2C接口的访问并将结果反馈给所述从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AMP系统双核共用I2C接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第一DMA通道将所述待写入内容从从核的发送缓冲区输送到主核的发送缓冲区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预先定义从核的发送缓冲区物理内存地址为volatile char*m_SlaverI2cTxBuf=1023M;从核的接收缓冲区物理内存地址为volatile char*m_SlaverI2cRxBuf=1023.5M;主核的发送缓冲区物理内存地址为volatile char*m_MasterI2cTxBuf=510M;主核的接收缓冲区物理内存地址为volatile char*m_MasterI2cRxBuf=510.5M。
4.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AMP系统双核共用I2C接口的方法中的步骤。
5.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
所述通信总线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AMP系统双核共用I2C接口的方法中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为计算机、手机和平板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968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