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拉发动机罩锁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10629.4 | 申请日: | 202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58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周林;李文轩;黄杨;顾金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3/24 | 分类号: | E05B83/24;E05B85/00;E05B7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吕小琴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拉发动机罩锁,包括安装于车体上的锁止件和锁止爪,所述锁止件与锁止爪具有三个配合状态分别为锁止状态、半解锁状态以及解锁状态,锁止状态时锁止件与锁止爪配合对锁舌进行锁止,半解锁状态时锁止件与锁止爪配合部分释放对锁舌的约束使得锁舌可相对远离发动机罩锁但并未完全脱离发动机罩锁的限位,解锁状态时锁止件与锁止爪配合完全释放对锁舌的约束;本发明同一个锁止部件的不同状态转换实现两档解锁结构,通用性好;该结构的发动机罩锁,大大简化了锁体的结构,有效降低发动机罩锁的成本,并简化了解锁过程,提高解锁效率,且该结构的锁体占用的空间较小,易于在发动机舱与发动机罩之间布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拉发动机罩锁。
背景技术
基于汽车的安全性考虑,汽车行业中要求发动机罩锁需要两档解锁,目前常用的解锁方案未在驾驶室位置设置拉手,通过该拉手解锁后,需要到车辆前方的发动机罩处寻找副手柄,通过副手柄对发动机罩锁进行再次解锁,该结构导致需要另外增加副手柄以及相应的解锁结构,副手柄空间布置困难,发动机舱锁结构复杂,通用性差,且成本高。
因此,基于以上问题,需要一种双拉发动机罩锁,该结构无需设置副手柄,简化发动机罩锁结构,提高其通用性,且易于空间布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拉发动机罩锁,该结构无需设置副手柄,简化发动机罩锁结构,提高其通用性,且易于空间布置。
本发明的双拉发动机罩锁,包括安装于车体上的锁止件和锁止爪,所述锁止件与锁止爪具有三个配合状态分别为锁止状态、半解锁状态以及解锁状态,锁止状态时锁止件与锁止爪配合对锁舌进行锁止,半解锁状态时锁止件与锁止爪配合部分释放对锁舌的约束使得锁舌可相对远离发动机罩锁但并未完全脱离发动机罩锁的限位,解锁状态时锁止件与锁止爪配合完全释放对锁舌的约束。
进一步,还包括连接于车体上用于驱动锁止件和锁止爪的驱动组件,所述锁止件与锁止爪分别与车体转动配合,所述锁止件上具有依次排布的三个啮合齿分别为锁止齿、半解锁齿以及解锁齿,所述锁止爪分别与锁止齿、半解锁齿以及解锁齿啮合从而形成锁止状态、半解锁状态以及解锁状态,所述驱动组件驱动锁止件与锁止爪转动调整锁止爪与锁止件的啮合位置以调整二者的配合状态,锁止齿、半解锁齿之间的波谷与锁止爪合围成的腔体为用于锁止锁舌的锁止腔。
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连接于车体与锁止件之间的弹性件Ⅰ以及连接于锁止爪与车体之间的弹性件Ⅱ,所述弹性件Ⅰ具有驱动锁止件的啮合齿向远离锁止爪方向转动的弹性力,所述弹性件Ⅱ具有使锁止爪的爪体向靠近锁止件转动的弹性力。
进一步,所述锁止爪上连接有限位柱,在锁止状态时,所述锁止爪向远离锁止件侧转动使得锁止爪与锁止齿分离时,限位柱随锁止爪转动至解锁齿的回转路径前用于限制锁止件受弹性件Ⅰ驱动的回转角度,以使得锁止爪受弹性件Ⅱ驱动复位后与半解锁齿啮合。
进一步,解锁状态时,所述锁止齿与半解锁齿之间的波谷开口向上用于承接锁舌头,所述锁止齿与半解锁齿的背面具有引导弧面,在锁舌推动锁止件反转时引导弧面用于引导锁止爪沿锁止齿或半解锁齿背面滑动至啮合正面并与啮合齿啮合。
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连接于锁止爪上用于连接拉锁的连接座以及连接于连接座上的拉锁,所述拉锁可拉动连接座并带动锁止爪的爪体向远离锁止件侧转动。
进一步,还包括安装座,所述锁止件以及锁止爪转动配合安装于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安装孔。
进一步,所述弹性件Ⅰ为扭簧,所述扭簧缠绕于锁止件的转动轴上,扭簧的一端转动配合于锁止爪的转动轴上,另一端固定于锁止件上。
进一步,所述安装座上具有冲压形成的用于对限位柱导向的导向槽,所述限位柱贴合于导向槽内并可随锁止爪转动沿导向槽内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未经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06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耦合干扰的电源产生电路
- 下一篇:一种硅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