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双缓存区的缓存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11118.4 | 申请日: | 202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6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艾可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11321 | 代理人: | 刘挽澜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缓存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缓存区的缓存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利用线程共享的缓存方式与线程隔离的缓存方式缓存数据,提高了数据缓存的灵活性。基于双缓存区的缓存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终端的缓存请求;判断缓存请求是否属于写入缓存请求、读取缓存请求或者删除缓存请求;若缓存请求属于写入缓存请求,采用线程共享写入方式或者线程隔离写入方式,将写入映射结构缓存实体写入预置缓存区;若缓存请求属于读取缓存请求,则采用线程共享读取方式或者线程隔离读取方式从预置缓存区中获取目标预置映射结构缓存实体;若缓存请求属于删除缓存请求,则采用线程共享删除方式或者线程隔离删除方式删除预置待删除缓存请求实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双缓存区的缓存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在上网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数据缓存,由于浏览网页过多,会产生较多的数据缓存,那么如何更好的将数据进行缓存,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采用java中的哈希映射(HashMap)以及一些开源的本地缓存框架当作本地缓存使用。
在现有的技术中,这种本地全局性的缓存不适合在线程隔离共享的场景中使用,局限性较大,且开源的缓存框架过于笨重,缓存的灵活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数据缓存中局限性较大且灵活性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双缓存区的缓存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终端的缓存请求;判断所述缓存请求是否属于写入缓存请求、读取缓存请求或者删除缓存请求;若所述缓存请求属于所述写入缓存请求,则获取写入映射结构缓存实体,并采用线程共享写入方式或者线程隔离写入方式,将所述写入映射结构缓存实体写入预置缓存区,所述预置缓存区包括预置线程共享缓存区和预置线程隔离缓存区;若所述缓存请求属于所述读取缓存请求,则采用线程共享读取方式或者线程隔离读取方式从预置缓存区中,获取目标预置映射结构缓存实体并读取所述目标预置映射结构缓存实体,所述目标预置映射结构缓存实体为第一目标预置映射结构缓存实体或者第二目标预置映射结构缓存实体,所述第一目标预置映射结构缓存实体为通过线程共享读取方式从预置线程共享缓存区获取的预置映射结构缓存实体,所述第二目标预置映射结构缓存实体为通过线程隔离读取方式从预置线程隔离缓存区获取的预置映射结构缓存实体;若所述缓存请求属于所述删除缓存请求,则采用线程共享删除方式或者线程隔离删除方式,在预置缓存区中获取多个预置待删除缓存实体,并删除所述多个预置待删除缓存实体,所述多个预置待删除缓存实体为多个第一预置待删除缓存实体或者多个第二预置待删除缓存实体,所述多个第一预置待删除缓存实体为缓存在预置线程共享缓存区中的预置缓存实体,所述多个第二预置待删除缓存实体为缓存在预置线程隔离缓存区中的预置缓存实体。
可选的,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若所述缓存请求属于所述写入缓存请求,则获取写入映射结构缓存实体,并采用线程共享写入方式或者线程隔离写入方式,将所述写入映射结构缓存实体写入预置缓存区,所述预置缓存区包括预置线程共享缓存区和预置线程隔离缓存区包括:若所述缓存请求属于所述写入缓存请求,则判断是否存在预置缓存区,若不存在预置缓存区,则先建立预置线程隔离缓存区,再建立预置线程共享缓存区,得到预置缓存区;根据所述写入缓存请求获取初始写入映射结构缓存实体,并根据所述初始写入映射结构缓存实体确定写入逻辑类型;根据所述写入逻辑类型,判断所述写入缓存请求的写入方式是否为线程共享写入方式或者为线程隔离写入方式;若判定所述写入缓存请求的写入方式为线程共享写入方式,则将所述预置线程共享缓存区的状态调整为临时读写状态,调整所述初始写入映射结构缓存实体,得到写入映射结构缓存实体,并将所述写入映射结构缓存实体写入预置线程共享缓存区;若判定所述写入缓存请求的写入方式为线程隔离写入方式,则调整所述初始写入映射结构缓存实体,得到写入映射结构缓存实体,并将所述写入映射结构缓存实体写入预置线程隔离缓存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11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