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天体表面移动轨迹抗差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11748.1 | 申请日: | 202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17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朱圣英;赵春城;崔平远;徐瑞;梁子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G1/16 | 分类号: | B64G1/16;G06F30/15;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阳理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邬晓楠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体 表面 移动 轨迹 优化 方法 | ||
1.小天体表面移动轨迹抗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针对探测器的单次弹跳移动问题,建立探测器弹跳移动的动力学方程;
步骤2:探测器三个初始状态v、θ和任意一个或几个的偏差视为初始状态偏差,其中v为探测器初始速度,即探测器的起跳速度;θ为起跳速度与水平面的夹角,即探测器起跳角;为起跳速度水平分量与X轴的夹角;考虑探测器初始状态偏差和引力加速度偏差,建立探测器弹跳移动距离与探测器在Y轴方向上的位置分量的协方差矩阵;
步骤3:基于步骤2建立的探测器弹跳移动距离与探测器在Y轴方向上的位置分量的协方差矩阵,给出考虑探测器初始状态偏差和引力加速度偏差对弹跳移动轨迹影响的指标J1,通过优化指标J1能够得到使该指标取最小值即使探测器在存在初始状态偏差和引力加速度偏差时弹跳移动终点位置偏差最小的探测器起跳角的解析式;给出能耗指标J2,并得到对应能耗最小的探测器起跳角;综合指标J1和指标J2,给出综合能耗、考虑探测器初始状态偏差和引力加速度偏差对弹跳移动轨迹影响的指标J3,并通过优化指标J3得到使其取最小值的探测器起跳角的解析式;
步骤4:在探测器初始状态偏差和引力加速度偏差的标准差给定的情况下,通过优化指标J1得到的探测器起跳角的解析式,得到使探测器在存在初始状态偏差和引力加速度偏差时弹跳移动终点位置偏差最小的探测器起跳角;通过优化指标J3得到的探测器起跳角的解析式,得到综合能耗、考虑探测器初始状态偏差和引力加速度偏差对弹跳移动轨迹影响的指标取最小值的探测器起跳角;此外,在步骤3中已得到指标J2对应的能耗最小的探测器起跳角;分别将优化指标J1、指标J2、指标J3得到的探测器起跳角代入动力学方程,得到对应的优化弹跳移动轨迹;通过优化指标J1或指标J3能够分别实现探测器在小天体表面弹跳移动轨迹的抗差优化,提高探测器弹跳移动的位置精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天体表面移动轨迹抗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实现方法为,
将探测器的运动过程视为恒定重力作用下的抛物线运动;在三维坐标系下,探测器单次弹跳移动的动力学方程为:
R=vcosθ·t (1)
其中:R为探测器单次弹跳移动的距离;Y为探测器在Y轴方向上的位置分量;v为探测器初始速度,即探测器的起跳速度;g为目标小天体的引力加速度;θ为起跳速度与水平面的夹角,即探测器起跳角;为起跳速度水平分量与X轴的夹角;t为单次弹跳运动时间;
单次弹跳运动时间t表示为:
将(3)分别代入(1)(2)得到消除时间t的探测器单次弹跳移动的动力学方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174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膜法内循环浓缩方法
- 下一篇:手性钙钛矿纳米片、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