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水流冲击的水生植物种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11860.5 | 申请日: | 202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7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李锋;张饮江;杜佳沐;姬芬;张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汇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31/02;A01G24/10;A01G24/20;A01G24/22;C02F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兰玉华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流 冲击 水生植物 种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水流冲击的水生植物种植装置,属于水质净化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沉水植物种植毯、浮叶植物生态浮床以及调节绳;沉水植物种植毯包括两层面布以及压实紧密框,上层面布开设有种植孔,两层面布以及压实紧密框围成的腔体中填充有营养填料;浮叶植物生态浮床包括呈矩形阵列分布的若干浮体,浮体设有种植框、连接孔和栓扣安装孔。本发明可有效解决河床、湖床石块较多,土体少造成的沉水植物栽种难度大问题,防止由于土层较薄,水生植物生长困难,有效减少水流对沉水植物的冲刷力,有助于沉水植物在水体流速大的水域中扎根繁殖;同时采用轻型浮叶植物对浮床进行装饰,起到很好的水面美化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质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水流冲击的水生植物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周边河道水质恶化现象较为严重,有些城镇管网建设不完善、管网泄露,河岸两侧居民生产生活污水排入均导致打破河道生态系统平衡,引发系统破坏。在清淤截污前提下,采用水生态恢复和构建技术可大幅提高水体生态系统稳定性,实现水质净化目标。
如公开号为CN108423833A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自浮式生态景观浮床及其建造方法,其中,自浮式生态景观浮床包括漂浮主体以及设置在漂浮主体上的种植结构,种植结构用于种植水生植物,漂浮主体包括柔性网笼以及多个填充在柔性网笼内的块状浮体,柔性网笼用于供耐水的木本植物插植。但是这种自浮式生态景观浮床存在不足之处,对于一些水流较快、冲击力较大的河大及水位较深处,施工难度大,水生植物生长困难,尤其对于沉水植物而言,根系固土难度大,间接影响水质净化效率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抗水流冲击的水生植物种植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抗水流冲击的水生植物种植装置,包括位于下层的沉水植物种植毯、位于上层的浮叶植物生态浮床以及用于连接沉水植物种植毯、浮叶植物生态浮床的中层调节绳;
所述沉水植物种植毯包括两层面布以及将两层面布边部密封的压实紧密框,位于上层的所述面布开设有若干便于栽种沉水植物的种植孔,两层所述面布以及压实紧密框围成的腔体中填充有营养填料;
所述浮叶植物生态浮床包括呈矩形阵列分布的若干浮体,所述浮体的中部设有种植框,所述浮体设有四个矩形边,每个矩形边的中部设有连接孔,相邻两个所述浮体位于相互靠近的两个连接孔处通过连接器进行连接,相邻两个矩形边的连接处设有栓扣安装孔,相邻四个所述浮体位于相互靠近的四个栓扣安装孔共同通过栓扣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抗水流冲击的水生植物种植装置中,所述沉水植物种植毯中的面布为编制布,编织布的强度较高,不易破损,同时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利于植物生长。
进一步地,上述抗水流冲击的水生植物种植装置中,所述沉水植物种植毯的种植孔为直径3-5cm的圆孔,满足植物前、中、后期的长势需求。
进一步地,上述抗水流冲击的水生植物种植装置中,所述种植框为上宽下窄的圆台状框体,便于植物的种植,也利于降低浮体整体的重心。
进一步地,上述抗水流冲击的水生植物种植装置中,所述浮体与种植框为一体结构,由耐水塑料材料制成,耐水性能好,使用寿命较长。
进一步地,上述抗水流冲击的水生植物种植装置中,所述营养填料由淤泥粉粹物、沙质土粉碎物和有机物混合肥料混合而成,其中淤泥粉粹物的重量百分比为10%-20%,沙质土粉碎物的重量百分比为70%-75%,有机物混合肥料的重量百分比为7%-20%。
进一步地,上述抗水流冲击的水生植物种植装置中,所述淤泥粉粹物从邻近的河床、湖床的表面挖取后晒干制成,就近取材,降低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汇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汇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18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