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粘弹性材料泊松比的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12162.7 | 申请日: | 202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1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海;盛文军;毛亮;邵世东;鲍睿;于坤鹏;时海涛;钱江蓉;胡峰;王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丁瑞瑞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粘弹性 材料 泊松比 测量方法 | ||
1.一种粘弹性材料泊松比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1)、所述方法采用球形压头对粘弹性材料进行原位压入测试,得到压入深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进而根据压入深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拟合出蠕变柔量函数;
2)、对粘弹性材料进行拉伸蠕变实验,获得材料蠕变位移-时间曲线,根据材料蠕变位移-时间曲线拟合出拉伸蠕变柔量函数;根据剪切蠕变柔量函数与拉伸蠕变柔量函数,通过剪切蠕变柔量的计算方法计算粘弹性材料的泊松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弹性材料泊松比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
根据微压入保载蠕变测试拟合得到的第一剪切蠕变柔量函数与拉伸蠕变实验拟合得到的蠕变柔量函数,或者,
根据恒载荷速率测试拟合得到的第二剪切蠕变柔量函数与拉伸蠕变实验拟合得到的蠕变柔量函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粘弹性材料泊松比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微压入保载蠕变测试拟合得到的第一剪切蠕变柔量函数与拉伸蠕变实验拟合得到的蠕变柔量函数,包括:
采用球形压头对粘弹性材料进行微压入保载蠕变测试,得到第一时间-位移曲线h(t1),并根据第一时间-位移曲线h(t1)拟合出材料的第一剪切蠕变柔量函数:
其中,
Js(t1)为一剪切蠕变柔量函数;μ为粘弹性材料的泊松比;P0为保载载荷;R为球形压头的压头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粘弹性材料泊松比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粘弹性材料进行拉伸蠕变实验,获得材料蠕变位移-时间曲线,根据材料蠕变位移-时间曲线拟合出拉伸蠕变柔量函数,包括:
对粘弹性材料进行拉伸蠕变实验,获得材料蠕变位移-时间曲线,并根据蠕变位移-时间曲线拟合出拉伸蠕变柔量函数Jt(t):
其中,
Ft为蠕变拉力;l0为初始标距长度;l(t)为蠕变位移;t为时间变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粘弹性材料泊松比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剪切蠕变柔量函数与拉伸蠕变柔量函数,通过剪切蠕变柔量的计算方法计算粘弹性材料的泊松比,包括:
根据第一蠕变柔量函数与拉伸蠕变柔量函数,利用公式,计算粘弹性材料的泊松比,其中,
μ为粘弹性材料的泊松比;R为球形压头的压头半径;h(t1)为第一蠕变柔量函数对应的第一时间-位移曲线;P0为保载载荷;t为时间变量,且t=t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粘弹性材料泊松比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恒载荷速率测试拟合得到的第二剪切蠕变柔量函数与拉伸蠕变实验拟合得到的蠕变柔量函数,包括:
采用球形压头对粘弹性材料进行微压入恒载荷速率测试,得到第二时间位移曲线h(t2),并根据第二时间-位移曲线h(t2)拟合出材料的第一剪切蠕变柔量函数:
其中,
Js(t2)为一剪切蠕变柔量函数;μ为粘弹性材料的泊松比;P0为保载载荷;R为球形压头的压头半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粘弹性材料泊松比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粘弹性材料进行拉伸蠕变实验,获得材料蠕变位移-时间曲线,根据材料蠕变位移-时间曲线拟合出拉伸蠕变柔量函数,包括:
对粘弹性材料进行拉伸蠕变实验,获得材料蠕变位移-时间曲线,并根据蠕变位移-时间曲线拟合出拉伸蠕变柔量函数Jt(t):
其中,
Ft为蠕变拉力;l0为初始标距长度;l(t)为蠕变位移;t为时间变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粘弹性材料泊松比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剪切蠕变柔量函数与拉伸蠕变柔量函数,通过剪切蠕变柔量的计算方法计算粘弹性材料的泊松比,包括:
根据第二蠕变柔量函数与拉伸蠕变柔量函数,利用公式,计算粘弹性材料的泊松比,其中,
μ为粘弹性材料的泊松比;R为球形压头的压头半径;h(t2)为第二剪切蠕变柔量函数对应的第一时间-位移曲线,且P0为保载载荷;t为时间变量,且t=t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216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