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冷式冷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12537.X | 申请日: | 202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4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淇钧;王长宏;胡锦鹏;王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郭帅 |
地址: | 5100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冷 冷却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冷式冷却装置,包括:均热板、水冷板、热管和冷管;均热板内设置有空腔,空腔内装有冷却液,空腔的内壁上刻有仿生叶脉毛细槽结构,均热板的外壁上开设有连通空腔的出气口和第一进液口;水冷板内设置有冷却槽,冷却槽道内设置有水泵,水冷板的外壁上开设有连通冷却槽的第二进液口和出液口;热管的底端管口与出气口连通,热管的顶端管口与第二进液口连通;冷管的底端管口与第一进液口连通,冷管的顶端管口与出液口连通。本申请解决了现有的风扇式冷却器通过高速旋转产生风量吹向CPU使其降温,但是降温效果十分有限,CPU仍然是处于较高的温度状态下运转的,而且运行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噪音干扰,使用体验仍有待提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器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冷式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计算机CPU是具有高度集成化特点的中央数据处理器,维系着整个计算机设备的运行,在计算机设备的运行过程当中,中央处理器的温度会逐步升高,而中央处理器本身就是一个体积相对较小、极易储蓄热量的电子芯片,因此,在运行当中容易产生高温,随着时间的推移及计算机设备的长时间运转,高温的持续状态会严重影响中央处理器的性能,造成计算机死机及毁坏。为了进一步延长计算机CPU的使用寿命,确保计算机CPU的稳定运行,提高计算机设备的工作效率,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技术对计算机的CPU进行散热控制及处理显得十分重要。
现有的用于CPU等处理器及服务器的冷却装置多为风扇式冷却器,风扇式冷却器通过高速旋转产生风量吹向CPU使其降温,但是降温效果十分有限,CPU仍然是处于较高的温度状态下运转的,而且运行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噪音干扰,使用体验仍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冷式冷却装置,解决现有的风扇式冷却器通过高速旋转产生风量吹向CPU使其降温,但是降温效果十分有限,CPU仍然是处于较高的温度状态下运转的,而且运行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噪音干扰,使用体验仍有待提高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冷式冷却装置,包括:均热板、水冷板、热管和冷管;
所述均热板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装有冷却液,所述空腔的内壁上刻有仿生叶脉毛细槽结构,所述均热板的外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空腔的出气口和第一进液口;
所述水冷板内设置有冷却槽,所述冷却槽道内设置有水泵,所述水冷板的外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冷却槽的第二进液口和出液口;
所述热管的底端管口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热管的顶端管口与所述第二进液口连通;
所述冷管的底端管口与所述第一进液口连通,所述冷管的顶端管口与所述出液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仿生叶脉毛细槽结构以所述空腔内壁的中心点位起始点,呈放射向四周延伸为多条毛细槽,每条毛细槽的末端一分为二且宽度减小,分裂级数共有5级。
优选的,所述仿生叶脉毛细槽结构位于所述空腔顶部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热管的内壁上设置有金属烧结毛细槽结构。
优选的,所述水冷板固定于所述均热板的上方,使所述热管的顶端管口高于所述热管的底端管口,所述冷管的顶端管口高于所述冷管的底端管口。
优选的,所述冷却液为去离子水工质。
优选的,所述冷却槽共有五条,五条所述冷却槽并排设置且相互连通。
优选的,所述均热板的底部涂有导热硅胶。
优选的,所述冷却槽沿S形走向设置于所述水冷板内。
优选的,所述冷管的内壁面为光滑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25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