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百香果和矮柱花草套种的生草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12876.8 | 申请日: | 202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6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龚家建;柯用春;王锋堂;马亚龙;王重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三亚隆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G22/05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侯莉 |
地址: | 572000 海南***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百香果 花草 套种 栽培 方法 | ||
1.一种百香果和矮柱花草套种的生草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⑴选地整地;
⑵搭建棚架;
⑶对应于棚架两侧,在地面上开挖排水沟;
⑷定植百香果和矮柱花草:将百香果种苗挖穴种植在对应于棚架中央的土壤中,同时将培育好的矮柱花草种苗单行种植在百香果种苗的两侧且靠近排水沟;
⑸进行田间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和矮柱花草套种的生草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完成步骤⑶之后,且在开始步骤⑷之前,架设用于微喷灌淋百香果的微喷管和滴灌矮柱花草的滴灌带,微喷管为内圆直径20mm的PE管,微喷头为G型折射式,流量50~100L/h;滴灌带采用16mm内镶贴片式滴灌带,滴头间距25~50mm,滴头流量2~3L/h。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百香果和矮柱花草套种的生草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培育矮柱花草种苗的过程是:在矮柱花草定植前2个月,采取矮柱花草插穗,插穗时剪除全部侧枝,每穗留3节,带1~2张叶片,使用生根剂处理后,扦插于装满育苗基质的穴盘中,并保持基质湿润;若有种子,先将种子采用80℃的热水浸泡5~10min,然后催芽1~2d,再播种于装有育苗基质的穴盘中育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百香果和矮柱花草套种的生草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⑷中,矮柱花草种苗种植于距离百香果种苗1~1.2m处和棚柱处,矮柱花草种苗的株距0.25~0.5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百香果和矮柱花草套种的生草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⑷中,百香果种苗为脱毒嫁接苗,苗高25~35cm;百香果种植行起垄,株行距为0.8×3.3m~1.5×3.3m,T字形整枝,苗与苗之间开小排水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百香果和矮柱花草套种的生草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⑶中,所述排水沟距离棚柱0.5~0.7m,排水沟的宽度0.4~0.6m,深度0.5~1.0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百香果和矮柱花草套种的生草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⑸中,百香果定植完成后第3~4d,使用48%毒死蜱1500~2000倍液和800~1000倍甲基托布津喷淋百香果根盘;当百香果苗高35~50cm时,插细竹杆或绑绳引蔓上架,同时清理侧蔓;当主蔓伸展至与架齐高时摘心打顶,选留两条一级侧蔓,分别延左右两个方向伸展;待一级侧蔓长至1.5m时摘心打顶,二级侧蔓自然垂向地作为结果蔓;待二级侧蔓长至离地30cm时摘心打顶,同时剪除多余不结果的二级侧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和矮柱花草套种的生草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⑸中,矮柱花草定植完成后,结合灌水每隔10~15d薄施氮肥一次,加速生长封行;封行前,清除杂草2~3次;封行后,矮柱花草根瘤群形成,追施磷钾肥;在干旱情况下,每隔10~15d灌水一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和矮柱花草套种的生草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⑴中,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性良好的平地或缓坡地,壤土或沙壤土,清除表面杂草及杂物,深翻至40~50cm,亩施有机肥1000~3000kg,钙镁磷肥15~40kg,旋耕与土混合均匀,耙平土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百香果和矮柱花草套种的生草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矮柱花草扦插苗或实生苗在定植前,接种苜蓿根瘤菌;百香果种苗和矮柱花草种苗定植后,立即灌足定根水,并于48h内于行间喷施800~1000倍90%乙草铵乳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三亚隆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三亚隆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287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喷淋降温窗结构
- 下一篇:一种挤密桩施工工艺中的消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