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屏蔽线缆的“S”型纵包模具及纵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13099.9 | 申请日: | 202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3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白华;雷鸣;郭洪伟;甘多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通赫思曼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26 | 分类号: | H01B13/26;H01B13/02;H01B13/04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李珍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屏蔽 线缆 型纵包 模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屏蔽线缆的“S”型纵包模具及纵包方法,其中,一种用于屏蔽线缆的“S”型纵包模具,包括线缆、一号模具、二号模具、三号模具和四号模具,所述线缆包括外被,所述外被内部设置有一号芯线、二号芯线、三号芯线和四号芯线,所述一号模具、二号模具、三号模具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成型孔、第二成型孔、第三成型孔、第四成型孔,所述一号模具、二号模具、三号模具和四号模具表面均开设有铝箔成型槽,所述四号模具表面开设有第五成型孔和第六成型孔,本发明简化了现有的对绞线工艺,节约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屏蔽线缆的“S”型纵包模具及纵包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屏蔽线缆制造行业中,为了满足电气性能要求,特别是高端网络通信线缆产品(CAT6A和CAT7),结构设计上基本都采用单对芯线对绞时拖包铝箔,总成缆再拖包或纵包铝箔屏蔽/铝箔麦拉带,如附图1所示,外被(1)内部设置一号芯线(2)、二号芯线(3)、三号芯线(4)和四号芯线(5),一号芯线(2)、二号芯线(3)、三号芯线(4)和四号芯线(5)外部分别包裹一层铝箔层(6),此生产方法工艺简单,只需要在对绞和总成缆时分别拖包或绕包铝箔屏蔽即可达到相应的屏蔽效果,但是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线缆越做越小,传输性能越来越高,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线缆制造的成本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生产方法两个工序各使用铝箔屏蔽,存下以下缺陷和不足:单对线对绞时拖包铝箔有铝箔刮伤的品质问题,铝箔刮伤会造成信号泄露,进而影响线材的电气性能;现有方法四对线对绞分别拖包铝箔,由于对绞线的结构已经成型,后工序生产时无法调整,总成缆绞合时结构不够圆整和紧凑;对绞和成缆两个工序都需要使用铝箔,设备上都需配备相应的包带机,且铝箔用量很大,成本偏高;对绞时拖包铝箔为了保证铝箔包覆的重叠率刮伤问题,生产速度偏慢,效率低,工时成本高;由于内外都有铝箔层,整个线缆外径会偏大,同时线缆整体柔软性不够好,对屏蔽网络通信线缆来说,综合布线和跳线这两大应用场合施工和使用中,都需要线材越柔软越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屏蔽线缆的“S”型纵包模具及纵包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屏蔽线缆的“S”型纵包模具,包括线缆、一号模具、二号模具、三号模具和四号模具,所述线缆包括外被,所述外被内部设置有一号芯线、二号芯线、三号芯线和四号芯线,所述一号模具、二号模具、三号模具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成型孔、第二成型孔、第三成型孔、第四成型孔,所述一号模具、二号模具、三号模具和四号模具表面均开设有铝箔成型槽,所述四号模具表面开设有第五成型孔和第六成型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成型孔与一号芯线相对应,所述第二成型孔与二号芯线相对应,所述第三成型孔与三号芯线相对应,所述第四成型孔与四号芯线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第五成型孔和第六成型孔的面积大于第一成型孔、第二成型孔、第三成型孔、第四成型孔的面积。
优选的,所述第五成型孔与一号芯线、二号芯线相对应,所述第六成型孔与三号芯线、四号芯线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一号模具、二号模具、三号模具和四号模具表面的铝箔成型槽的弧度依次增大。
优选的,所述四号模具上的铝箔成型槽的截面为S型。
一种用于屏蔽线缆的“S”型纵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一号模具、二号模具、三号模具和四号模具按照顺序依次安装在模座上;
S2、将一号芯线、二号芯线、三号芯线和四号芯线这四对对绞线依次穿过一号模具、二号模具、三号模具和四号模具上的成型孔,并使各成型孔与各芯线一一对应;
S3、将铝箔依次穿过一号模具、二号模具、三号模具和四号模具上的铝箔成型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通赫思曼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百通赫思曼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30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