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护套用组合物、电缆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13108.4 | 申请日: | 202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32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许华;熊康;钱玉英;李云岩;杨智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美林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广州华新科智造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28 | 分类号: | C08L23/28;C08L23/08;C08K13/04;C08K7/26;C08K3/26;C08K3/04;C08K3/22;C08J3/24;C08J3/28;H01B7/17;H01B7/28;H01B7/29;H01B13/00;H01B13/24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孔令聪 |
地址: | 5107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护套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护套用组合物、电缆及其制备方法。电缆护套用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括如下原料组分:其中,敏化剂包括过氧化物与硫化助剂,过氧化物与硫化助剂的质量比为1:(1~5);硫化助剂选自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与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将上述电缆护套用组合物用于制备电缆护套时,在硫化助剂的促进下,可以更迅速的引发氯化聚乙烯分子相互交联。特别是促进电缆护套内层的氯化聚乙烯分子交联,使得氯化聚乙烯护套内外交联更均匀,护套在辐照交联前后延伸率变化率减小,耐油性及耐热性明显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护套用组合物、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氯化聚乙烯(CPE)具有优异的耐油性、耐热性、耐臭氧性和阻燃性等优点,因此在电线电缆行业,CPE越来越多的取代CR(Chloroprene Rubber,氯丁橡胶)、CSM(氯磺化聚乙烯橡胶)和EPDM(三元乙丙橡胶)等传统橡胶护套材料。随着技术的发展与环保及能耗的要求,CPE护套材料的生产制备工艺也不断的改进,CPE护套的交联方式也逐步的由蒸汽交联转变为辐照交联。
然而,当前对CPE材料使用辐照交联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保证电缆护套的力学性能和柔软性,往往需要加入较大量的增塑剂,但在挤出电线收卷时过量的增塑剂会迁移至电缆表面从而导致电线之间外皮相互粘结造成电线电缆的外观缺陷。当前行业内也有使用隔离剂处理以减轻电线电缆之间的相互粘结,但并未达到完全理想的效果;此外,由于辐照交联的特殊工艺,电子束先经过护套外表面再透过材料进入内部,必定会造成护套外表交联度高和内部交联度低的情况,护套的交联度过高会影响材料的断裂伸长率,而交联度过低则会影响材料的耐油性及热老化性能,如果内外交联度差别较大还会导致延伸率偏低且耐油性不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兼顾机械性能、耐油性与耐热性的问题,提供一种电缆护套用组合物、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电缆护套用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括如下原料组分:
其中,所述敏化剂包括过氧化物与硫化助剂,所述过氧化物与所述硫化助剂的质量比为1:(1~5);
所述硫化助剂选自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与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电缆护套用组合物中,敏化剂由过氧化物与上述种类的硫化助剂按照上述质量比复配而成,将上述电缆护套用组合物用于制备电缆护套时,前期混炼过程中敏化剂均匀分布于氯化聚乙烯中,在辐照交联时迅速形成少量的氧自由基。在上述种类的硫化助剂的促进下,可以更迅速的引发氯化聚乙烯分子相互交联。特别是促进电缆护套内层的氯化聚乙烯分子交联,使得氯化聚乙烯护套内外交联更均匀,护套在辐照交联前后延伸率变化率减小,耐油性及耐热性明显提升。此外,EVA树脂可以明显改善加工性能,且对耐油性影响较小,并且可以改善耐寒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氯化聚乙烯为氯含量为30wt%~40wt%的A型CPE或氯含量为30wt%~40wt%的B型CPE。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氧化物选自双叔丁基过氧化二异丙基苯、过氧化二异丙苯与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稳定剂选自硬脂酸钙与硬脂酸锌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化剂选自氧化镁与氧化锌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塑剂包括己二酸二辛脂与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壬基酯,所述己二酸二辛脂与所述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壬基酯的质量比为1:(3~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燃剂选自氢氧化镁与氢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美林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广州华新科智造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美林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广州华新科智造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31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内饰复合材料
- 下一篇:一种道路交通标线用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