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局部UHPC增强的高效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13372.8 | 申请日: | 202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73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管东芝;郭正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5/17 | 分类号: | E04B5/17;B28B11/24;B28B13/02;B28B2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周蔚然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局部 uhpc 增强 高效 装配式 混凝土 叠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局部UHPC增强的高效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在预制UHPC增强块中设置交叉底筋和预埋螺栓柱,底面留设凹槽;在预制混凝土底板的边缘分布设置有所述预制UHPC增强块,角钢连接件一侧安装于UHPC增强块的底面凹槽内,在折角处镶嵌铅块;预制混凝土底板安装于建筑结构中后,通过螺栓将角钢连接件另一侧与在建筑结构连接;铺设上部普通钢筋,浇筑所述现浇混凝土浇筑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上。本发明将性能优越的预制UHPC壳用于预制混凝土叠合板下部连接处,提高受力性能,结合二者的优势,降低造价,通过特制角钢连接器进行预制叠合板底板和建筑结构的连接,解决预制叠合板底筋伸出影响安装效率的问题,增强连接强度和耗能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局部UHPC增强的高效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
背景技术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国家积极推进建筑业的转型升级,装配式建筑以其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在工程实践中,最面广量大的预制构件即为预制叠合板。在我国主要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均要求预制叠合板至少一个方向的底筋伸入周边构件的叠合层中,以提高预制叠合板与结构的连接性能和整体性。然而,预制叠合板周边构件往往留设有大量钢筋,预制叠合板侧边伸出的底筋在预制叠合板安装就位过程中与周边构件相互干扰,极大地提高了预制叠合板的安装难度,降低了建造效率,甚至造成预制构件损伤的情况,大大抵消了预制叠合板的应用优势。实际上,从受力的角度而言,预制板底部伸入周边构件的底筋部分在正常情况下受力较小,仅在地震荷载作用时起到楼板防坠落的作用,利用效率较低。
随着建筑材料技术的进步,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Concrete,UHPC)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具有超高强、高韧、高抗渗和高耐腐蚀等优异性能,有望成为下一代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材料。然而,由于采用超低的水胶比和较高用量的胶凝材料,其往往需要热养护来有效减少干燥和徐变收缩,保证材料强度的发展。且UHPC黏性高,不易泵送,现场浇筑作业相对较少。由于UHPC极高的初始成本,在建筑结构中使用较少。
由于UHPC自身的特性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的优势,二者结合可最大程度发挥二者的有点,避免相关的劣势。而预制混凝土叠合底板减少伸出筋、提高建造效率的需求,可通过UHPC局部增强的形式有效解决,本发明即出于此需求而提出。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局部UHPC增强的高效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将预制UHPC块体用于预制混凝土叠合板下部连接处,通过角钢连接器进行预制叠合板底板和建筑结构的连接,解决预制叠合板底筋伸出影响安装效率的问题,同时安装完成后的连接强度和耗能能力;结合超高性能材料与预制技术的优势,发挥材料性能,减小制造成本的影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局部UHPC增强的高效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制UHPC增强块、预制混凝土底板、角钢连接件、上部普通钢筋和现浇混凝土。
所述预制UHPC增强块包括交叉底筋、预埋螺栓柱和预制UHPC块。所述预制UHPC块将所述交叉底筋和所述预埋螺栓孔部分包裹,底面留设方形凹槽;所述交叉底筋成井字形网格,伸出所述预制UHPC块的左、右、前三个侧边,伸出长度大于该钢筋的搭接长度;所述预埋螺栓柱垂直所述交叉底筋上,预埋螺栓柱下端设有预埋螺栓孔,孔眼端位于所述预制UHPC增强块底面凹槽。该预制UHPC增强块用于加强预制混凝土底板连接处,使得连接处在较大荷载下不易产生破坏。
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的边缘均匀分布设置有所述预制UHPC增强块,其他部位为预制普通混凝土,并埋设普通钢筋网;所述普通钢筋网不伸出预制混凝土,后续吊装时不存在常规预制叠合板的伸出筋与周边构件相互干扰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33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