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接器及插头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13636.X | 申请日: | 202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08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孙明杰;徐骏;武学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22 | 分类号: | H01R4/22;H01R13/05;H01R13/502;H01R13/622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王子龙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器 插头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及插头。插头包括插头壳体和连接螺帽,连接螺帽上设有径向向内延伸的挡止凸沿;插头壳体的外周面和连接螺帽的内周面两者中,一个上设有径向延伸的凸环,凸环上设有轴向贯通的通槽;插头壳体的外周面和连接螺帽的内周面两者中,另一个上设有径向延伸的凸起;在装配时,连接螺帽套向插头壳体,且使其中一个上的凸起强装通过另一个上的通槽,进而实现连接螺帽和插头壳体的防脱连接。插头在装配过程中,凸起强装通过通槽,以限制连接螺帽在轴向上从插头壳体上脱落,完成连接螺帽与插头壳体在轴向上的防脱装配,整个装配过程,无需借助装配工具,可缩短插头装配的时间,提高插头和整个连接器的装配效率和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及插头。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连接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连接器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包括插头壳体和套装在插头壳体上的连接螺帽,连接器插合时,需要将插头与插座插合后,再将连接螺帽与插座锁紧连接,以避免插头与插座松脱。
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结构复杂,装配自动化程度低,连接器在装配时,依次将弹簧和连接螺帽102沿插头与插座的插合方向套装在插头壳体101上,再将卡簧103卡紧在插头壳体101的处于连接螺帽102的背向插合方向的一侧,避免连接螺帽102沿背离插合方向从插头壳体101上脱出,从而完成整个插头的装配,如图1所示。将插头与插座插合后,将连接螺帽102与插座钩紧连接,此时弹簧向连接螺帽102施加背向插合方向的作用力,以实现连接螺帽102与插座的防脱装配。整个装配过程全部采用纯手工操作,在插头的装配过程中,尤其是在安装卡簧时,需要借助装配工具,装配过程复杂且耗时长,从而降低了插头以及整个连接器的装配效率和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以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插头装配效率和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相应地,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以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的装配效率和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插头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插头包括:插头壳体,具有用于与适配的插座相插合的插接段;连接螺帽,套装在插接段上,背向插合方向的一侧设有径向向内延伸的挡止凸沿;插头壳体的外周面和连接螺帽的内周面两者中,一个上设有径向延伸的凸环,凸环上设有轴向贯通的通槽;插头壳体的外周面和连接螺帽的内周面两者中,另一个上设有径向延伸的凸起;在装配时,连接螺帽沿插合方向套向插头壳体,且使其中一个上的凸起强装通过另一个上的通槽,进而实现连接螺帽和插头壳体在轴向上的防脱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插头在装配的过程中,将弹簧沿插合方向套装在插头壳体上,再将连接螺帽沿插合方向套装在插头壳体上,直至凸起强装通过通槽,以限制连接螺帽在轴向上从插头壳体上脱落,完成连接螺帽与插头壳体在轴向上的防脱装配,整个装配过程,无需借助装配工具,可缩短插头装配的时间,提高插头的装配效率和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凸环设置在所述插头壳体的外周面上,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连接螺帽的内周面上。上述结构设置便于连接螺帽的加工制造,降低了插头的制造成本和难度。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用于与适配的插座上的曲槽钩挂锁紧配合。上述结构设置的连接螺帽中,凸起既可实现与插头的防脱连接,又可实现与插座的锁紧配合,同一个结构实现了两个作用,简化了连接螺帽的结构,降低了插头的制造成本和难度。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和通槽的个数相等。凸起与通槽的个数相等,便于凸起与通槽的强装配合。
进一步地,连接螺帽与插头壳体之间设置有限定两者在周向上相对转动角度的周向找正结构。周向找正结构便于凸起和通槽的周向对应,无需频繁找正连接螺帽与插头壳体在周向上的装配位置,可缩短连接螺帽与插头壳体的装配时间,提高插头的装配效率和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36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BM神经网络的新型延时PD控制器设计方法
- 下一篇:一种显示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