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经编机连杆架部件的检测工装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15683.8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14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宫志远;陆宝春;王水;王敏其;韩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5/02 | 分类号: | G01B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汪清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经编机 连杆 部件 检测 工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经编机连杆架部件的检测工装及操作方法,工装包括支撑横梁、支撑纵梁、纵向检测横梁和横向检测纵梁;支撑横梁通过锁紧机构固定在工作台上,支撑纵梁垂直于支撑横梁水平滑动,纵向检测横梁套接于支撑纵梁上下滑动,横向检测纵梁套接于纵向检测横梁左右滑动;方法通过支撑纵梁的水平横移对准不同8字连杆,8字连杆推动横向和纵向检测头运动时,支撑纵梁的刻度记录纵向相对位移,纵向检测横梁的刻度记录横向相对位移;本发明可以在无精确基准时对高速经编机连杆架部件进行多处检测并获得横纵两个方向的相对位移,有利于连杆架部件的故障诊断和修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速经编机连杆架装配体检测领域,特别是一种高速经编机连杆架部件的检测工装及方法。
背景技术
高速经编机是纺织业的重要生产设备,机器的装配质量直接影响我国经编制造业未来的发展。目前,对机器的精度检测主要集中在机床刚加工好的零部件,而忽视了对组装完成后的小中型装配体的精度检测,考虑到误差累积效应,一群质量合格的零件组装起来的装配体不一定质量合格,因此有必要对装配体进行检测。高速经编机的核心部件包括连杆架部件和成圈部件,8字连杆是连杆架部件中的重要传动部件,遵循固定的运动规律,那么在运动周期内其相对行程的数值也固定,测量8字连杆的实际运动轨迹是否满足预期对于诊断机器故障提升整机装配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目前缺少对装配好的高速经编机连杆架部件进行检测的工装结构,日常生产中多是依靠工人的操作经验,但长期依赖人的主观感觉会制约高速经编机装配质量的提升。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10396317.X公开了一种针对吻合器的闭合系统的检测工装和检测方法,工装包括固定杆、拉杆座、拉杆件和检测支架。使用该检测工装检测该压榨力时,该钉砧的钉砧前端进入该开口部,且该检测凸块卡合于该钉仓座的钉仓座前端该发明以拉杆件取代现有的测试圈,提高检测结构的准确性。但是该工装的定位基准固定,适用范围比较狭窄,特定的精巧结构一旦碰撞就会影响其精度,难以大规模推广使用。目前还没有针对高速经编机连杆架部件的检测工装,可以代替人的主观经验进行故障诊断进而提升装配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经编机连杆架部件的检测工装及方法,以能够对装配好的连杆架装配体进行精度检测,解决对装配体的检测无固定精确基准而且需要多点检测的难题。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高速经编机连杆架部件的检测工装,包括支撑横梁、支撑纵梁、纵向检测横梁、横向检测纵梁;
所述支撑横梁的两端设有锁紧机构,用于将检测工装与工作台的锁死固定;所述支撑纵梁设置在支撑横梁的上端,可相对支撑横梁水平滑动;支撑纵梁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支撑横梁的长度方向;所述纵向检测横梁一端与支撑纵梁套接,可相对支撑纵梁上下滑动;所述纵向检测横梁的另一端下端固定有竖梁,竖梁下端固定有纵向检测头;所述纵向检测横梁的长度方向同时垂直于支撑横梁和支撑纵梁的长度方向;所述横向检测纵梁套接在纵向检测横梁上,可在纵向检测横梁的长度方向水平滑动;所述横向检测纵梁下端固定有横杆,所述横杆上固定有横向检测头;所述横向检测头正对纵向检测头,且横向检测头端面法线垂直于纵向检测头端面法线;所述支撑纵梁和纵向检测横梁均标有刻度,分别用于纵向检测头和横向检测头检测字连杆时滑动位移的读取。
一种高速经编机连杆架部件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连杆架装配体放置在工作台上,将检测工装固定在工作台上;
将待测的连杆架装配体斜搭在工作台的边缘上,保证连杆架的下边缘和工作台边缘平行;
将检测工装固定在工作台上,并使支撑横梁长度方向平行于工作台的边缘;
步骤2、从连杆架装配体的一端开始对第一个8字连杆运动轨迹的相对位移进行测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56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用电管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熵合金双联工艺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