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度2400MPa级预应力钢绞线及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16248.7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1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苏永华;胡所亭;石龙;牛斌;班新林;高策;周勇政;马林;陈胜利;白鸿国;苏伟;赵体波;刘吉元;葛凯;高永彬;徐凯;周成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浙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24 | 分类号: | C22C38/24;C22C38/06;C22C38/04;C22C38/02;C21C5/28;C21C7/06;C21C7/064;C21C7/10;B22D11/04;B22D11/115;C21D8/06;C21D1/46;C23G3/02;C23C22/73 |
代理公司: | 北京巨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3 | 代理人: | 赵洋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2400 mpa 预应力 钢绞线 生产工艺 | ||
1.一种强度2400MPa级预应力钢绞线,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包括C:0.88~1.02%、Si:0.10~1.30%、Mn:0.30~0.90%、Cr:0.10~0.50%、P≤0.015%、S≤0.010%、Al:0.01~0.08%、V:0.01~0.1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度2400MPa级预应力钢绞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绞线直径为13~14mm。
3.一种强度2400MPa级预应力钢绞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转炉炼钢:将原料经高炉熔炼为铁水,将铁水脱硫后进行顶底复吹转炉冶炼,转炉控制终点P元素含量≤0.015%,S元素含量≤0.010%;
S2、精炼:将钢水送入LF炉精炼进行铝脱氧和高碱度渣系以及超低氧生产工艺,LF炉精炼后的钢水进入RH炉进行真空脱气,RH真空处理时间≥25min,控制钢中O含量≤20ppm,N含量≤80ppm;
S3、连铸:采用中间包等离子加热,将钢水浇注温度稳定在0~8℃范围内波动,钢水浇注过热度为16~25℃范围内,利用凸辊动态轻压下,连铸全程采用保护浇注,结合结晶器电磁搅拌、结晶器电磁搅拌、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动态配水相结合的控制手段,控制中心碳偏析;
S4、轧制:采用一火成材工艺轧制,轧钢过程连铸坯加热温度1000~1220℃,保温2~3h后开轧,轧制速度30~40m/s,过程温度和吐丝温度为850~950℃,吐丝后采用超大功率风机进行控制冷却;
S5、盐浴热处理:采用氯化钠、氯化钙、氧化锌、氯化锌和四氯化锆的混合物,混合物其中按重量份,包含10~12份氯化钠、20~22份氯化钙、氧化锌0.2~0.3份、氯化锌0.5~0.6份和0.1~0.2份的四氯化锆进行盐浴;
S6、盘条经过酸洗、磷化处理、拉拔及绞合后制成钢绞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强度2400MPa级预应力钢绞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所述盐浴热处理温度为500~60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强度2400MPa级预应力钢绞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所述酸洗时间≥17~20min。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强度2400MPa级预应力钢绞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所述磷化处理时间≥5~8min。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强度2400MPa级预应力钢绞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所述拉拔次数≥10道;平均每道拉丝的压缩率为16±1%;拉丝模压缩角为10°~11°;优选的定径带长度为钢丝直径的25~3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强度2400MPa级预应力钢绞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所述拉拔的速度为2.5~3.5m/s。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强度2400MPa级预应力钢绞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所述拉拔所得的边丝直径为5.02±0.03mm,强度不低于2400MPa;中心丝直径5.22±0.03mm,强度不低于2300MPa,所述边丝和所述中丝最少承受10次弯曲试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强度2400MPa级预应力钢绞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6根所述边丝与1根所述中丝的组合进行绞合,绞合捻距为公称直径的12~16倍范围,张力为公称破断力的38~42%之间,稳定化处理时温度为380℃~395℃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浙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浙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624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焦化废水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区块链安全处理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