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致密储层气-水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16784.7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51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曾凡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涛;孙乳笋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致密 储层气 相对 渗透 计算方法 装置 | ||
1.一种致密储层气-水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分形理论,根据地层内孔径分布的分形特征,建立所述致密储层的分形多孔介质气-水两相的有效渗透率模型;
利用绝对渗透率计算方法,根据所述有效渗透率模型建立分形多孔介质的气-水两相的相对渗透率模型;
根据所述相对渗透率模型以及基本参数计算所述致密储层的气-水相对渗透率;
所述利用分形理论,根据地层内孔径分布的分形特征,建立分形多孔介质气-水两相的有效渗透率模型,包括:
利用Hagen-Poiseuille流动方程、根据含气饱和度、含水饱和度归一性参数以及滑移长度建立所述致密储层的单个纳米孔内流体的流动模型;
利用分形理论,根据地层内孔径分布的分形特征以及所述单个纳米孔内流体的流动模型建立分形多孔介质气-水两相的有效渗透率模型;
所述流动模型包括润湿相水的体积流量以及非润湿相气体的体积流量;
所述根据含气饱和度、含水饱和度归一性参数以及滑移长度建立所述致密储层的单个纳米孔内流体的流动模型,包括:
润湿相水的体积流量qw:
非润湿相气体的体积流量qg:
式中:r—半径,m;L—毛细管束长度,m;p1—进口端压力,Pa;p2—出口端压力,Pa,r0—毛细管内半径,r1—两相界面半径,δ—液膜厚度,m,μw—水黏度,Pa.s;μg—非润湿相气体的黏度,Pa.s;vw—润湿相水速度,m/s;vg—非润湿相气体速度,m/s,λ—纳米孔直径,nm;Ls—滑移长度,Sw为含水饱和度,无因次,Sg=1-Sw,含气饱和度,无因次,A—横截面积,m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密储层气-水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所述单个纳米孔内流体的流动模型进行应力敏感修正、有效滑移长度修正、水相黏度修正、真实气体效应修正以及受限气体黏度修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密储层气-水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绝对渗透率计算方法,根据所述有效渗透率模型建立分形多孔介质的气-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模型,包括:
利用绝对渗透率计算方法、有效滑移效应以及天然气的真实气体效应,根据纳米管内水的黏度随管径变化、束缚水以及气-水两相含水迂曲度建立分形多孔介质气-水两相的相对渗透率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密储层气-水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分形理论,根据地层内孔径分布的分形特征以及所述流动模型建立分形多孔介质气-水两相的有效渗透率模型,包括:
利用分形理论、有效滑移效应以及天然气的真实气体效应,根据地层内孔径分布的分形特征、纳米管内水的黏度随管径变化、水相黏度以及所述流动模型建立分形多孔介质气-水两相的有效渗透率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致密储层气-水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核心水黏度与边界水黏度的面积加权生成所述水相黏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密储层气-水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参数包括:孔隙度、润湿角、最大孔隙直径、最小孔隙直径以及流体特性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678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银行卡争议处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智慧柜员机及交易安全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