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规模化奶牛场废水快速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17076.5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2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胡昌海;王正业;王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格瑞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5F15/00;C02F101/30;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武汉聚信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58 | 代理人: | 沙莎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规模化 奶牛场 废水 快速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规模化奶牛场废水快速处理方法,包括预处理、废水处理和发酵处理,通过预处理、废水处理和发酵处理等方法,在养殖场废水进入处理之前,通过植物提取的可降解絮凝剂对奶牛场养殖废水进行快速处理,在短时间内直接从废水中回收所有悬浮颗粒物及大部分惰性COD、氮、磷等污染物,并将外观透明的废水再进行生物氧化处理,回收过后的水可以再利用,回收后的废渣可与粪便一起发酵腐熟作为有机肥施用于农田,从而使规模化奶牛场废水快速处理方法具有了具有短时高效降解有机废弃物,处理效果稳定,处理成本相对较低,资源化利用程度高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规模化奶牛场废水快速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奶牛养殖业迅猛发展,但奶制品产量增加的同时,奶牛养殖粪污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发突出。养殖粪污虽是严重的污染源,却也是可开发的宝贵资源,对其进行妥善处理加工,不但可以消除其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以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肥料资源,实现资源化利用。
养殖废水主要来自粪污、生产性用水、生活用水,很难处理,废水中COD、N和P、悬浮颗粒物污染物浓度非常高,废水受生产工艺过程限制,常常是间歇式排放,水质水量有较大的波动。目前国内规模化奶牛场养殖废水主要采用厌氧产沼-好氧生化处理废水处理系统,由于规模化奶牛场粪污悬浮颗粒物、COD、氨氮、总磷含量极高,利用上述处理工艺路线,废水中大量的悬浮颗粒物(悬浮颗粒物)和以其形式存在的大量惰性COD、氨氮、磷等污染物被带入生化处理系统,造成水处理效果差,处理成本高,处理周期长,污泥产生量大且不能发酵腐熟,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因此,亟待开发一种处理快捷,处理效果稳定,成本相对较低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规模化奶牛场废水快速处理方法,在于能够解决目前国内规模化奶牛场养殖废水主要采用厌氧产沼-好氧生化处理废水处理系统水处理效果差,处理成本高,处理周期长,污泥产生量大且不能发酵腐熟,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规模化奶牛场废水快速处理方法,包括预处理、废水处理和发酵处理,
S1,预处理:养殖场废水经管道收集进行处理之前,经过格栅去除养殖场废水中的大块污染物后进入调节池对进水水质及水量进行调节,调节完成的养殖场废水进入生物筛分池,絮凝剂投加系统添加植物提取的可降解絮凝剂,养殖废水与可降解絮凝剂充分混合絮凝;
S2,废水处理:养殖场废水进入初沉池进行初步泥水分离,分离过后产生的沉渣进入到沉渣池,分离过后的养殖场废水进入到生物氧化池进一步生物氧化处理,生物氧化处理过后的养殖场废水进入二沉池进行第二次泥水分离,分离过后产生的污泥重新进入生物氧化池进行生物氧化处理,分离过后产生的部分污泥回流至生物氧化池,维持生物氧化系统所需求的污泥浓度,分离过后产生的沉渣进入到沉渣池,分离过后的养殖场废水进入到储液池;
S3,发酵处理:因为采用植物提取的可降解絮凝剂,回收后的渣可与粪便一起发酵腐熟后作为有机肥施用于农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絮凝剂投加系统用于将粉末状可降解絮凝剂配置成工作液,定量投加到养殖废水中并间歇匀速搅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生物氧化池用于对外观透明的废水进一步生物氧化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实现养殖废水资源化利用,所述初沉池和二沉池用于对生物氧化处理前和生物氧化处理后的养殖废水进行泥水分离。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沉渣池用于收集沉淀池排出的沉渣,所述储液池用于储存生物氧化沉淀处理后的出水,以备资源化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格瑞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格瑞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70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