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管混凝土柱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17391.8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1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36 | 分类号: | E04C3/36;E04B1/18;E04B1/58;E04B1/98;E04H9/02;E04C5/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米晶晶 |
地址: | 5103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混凝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柱,包括钢管及桁架结构,桁架结构设置于钢管的内壁上,桁架结构的腹杆筋呈“W”型弯折,腹杆筋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腹杆筋的第一弯折部对应连接,腹杆筋的第二弯折部间隔设置在钢管的内壁上,避免单个腹杆筋相对于钢管的管壁弯折或倾斜,提高桁架结构在钢管的内壁上设置的稳定性。在钢管内浇注混凝土后形成的钢管混凝土柱,桁架结构可加大混凝土与钢管之间的粘结力。在承受压力、弯矩作用时,桁架结构的腹杆筋可以促进钢管及混凝土协同工作,能有效约束钢管的管壁面外变形,提高了钢管管壁局部屈曲性能,进而钢管的管壁的壁厚可进一步减薄,实现节约材料、降低成本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建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钢管混凝土柱。
背景技术
传统的钢管混凝土柱,一般通过在钢管内浇筑混凝土形成。传统的钢管混凝土柱受力后易发生弯曲变形。传统技术中,为了保证钢管混凝土柱整体和局部的稳定性,通过增加钢管混凝土柱的钢管壁厚实现。然而,这种方式导致钢管的用钢量升高,进而导致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结构稳定性的钢管混凝土柱。
一种钢管混凝土柱,包括:
钢管;及
桁架结构,所述桁架结构包括腹杆筋,所述腹杆筋呈“W”型弯折,所述腹杆筋包括形成“W”型弯折的第一弯折部及与所述第一弯折部间隔设置的第二弯折部,所述腹杆筋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腹杆筋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腹杆筋的第一弯折部对应连接,至少两个所述腹杆筋的第二弯折部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弯折部设置于所述钢管的内壁上。
上述钢管混凝土柱,将桁架结构设置于钢管的内壁上,在钢管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混凝土会对钢管壁沿径向产生挤压作用。由于腹杆筋呈“W”型弯折,且其中的“W”型弯折的第二弯折部设置于所述钢管的内壁上,进而利用腹杆筋能够有效约束钢管。同时由于腹杆筋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腹杆筋的第一弯折部对应连接,腹杆筋的第二弯折部间隔设置,进而能够避免单个腹杆筋相对于钢管的管壁弯折或倾斜,进一步提高桁架结构在钢管的内壁上设置的稳定性,提高桁架结构对钢管的管壁支撑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桁架结构可加强钢管的管壁面外刚度,控制钢管的管壁变形。通过浇注混凝土后形成的钢管混凝土柱,桁架结构可加大混凝土与钢管之间的粘结力。在承受压力、弯矩作用时,桁架结构的腹杆筋可以促进钢管及混凝土协同工作,桁架结构能有效约束钢管的管壁面外变形,提高了钢管管壁的局部屈曲性能。进而,与传统的钢管混凝土柱相比,配置有桁架结构的钢管混凝土柱受力性能更优,进而钢管的管壁的壁厚可进一步减薄,实现节约材料、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单个所述腹杆筋的两个相邻的所述连接部之间的弯折角度为30°-6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腹杆筋之间的夹角为30°-6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桁架结构还包括弦杆筋,至少两个所述腹杆筋的第一弯折部对应设置于所述弦杆筋上,所述弦杆筋设置于所述钢管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弦杆筋围成的形状与所述钢管的横截面的形状一致,所述弦杆筋与所述钢管的内壁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桁架结构为多个,多个所述桁架结构沿所述钢管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钢管的内壁上;或者
所述桁架结构为多个,多个所述桁架结构围绕所述钢管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钢管的内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多个所述桁架结构沿所述钢管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腹杆筋的第二弯折部围成的形状与所述钢管的横截面的形状相一致;
若多个所述桁架结构围绕所述钢管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桁架结构的长度与所述钢管的长度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73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