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胶管生产后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17441.2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6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宛兴怀;徐嘉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宛兴怀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G01N3/04;G01N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2199 安徽省宣***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胶管 生产 处理 方法 | ||
1.一种高压胶管生产后处理方法,其使用了一种管体压力检测设备,该管体压力检测设备包括框架(1)、调节装置(2)、连接架(3)、驱动气缸(4)、嵌入板(5)、多用按压头(6)、压力计(7)、连接绳(8)和套设装置(9),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管体压力检测设备对高压胶管生产后的处理方法如下:
S1、位置调节:测量高压胶管的半径,通过手动调节调节装置(2)来控制两个升降板(23)的高度,直到两个升降板(23)之间的距离等于高压胶管的半径;
S2、套设夹持:将截断的高压胶管的右端套设在套设装置(9)上,通过转动螺纹套(94)使得夹持组(93)对高压胶管右端进行内外壁同步夹持;
S3、压力检测:通过驱动气缸(4)带动多用按压头(6)下压,从而对高压胶管的左端进行两级压制,通过压力计(7)对压制中的高压胶管进行压力检测,并人工记录数据,且多用按压头(6)可模拟出硬质物体以及弹性物体对高压胶管的压制;
S4、对比:重复S2-S3步骤对其他截断的高压胶管进行压力检测,并对各高压胶管上记录的数据进行对比,避免出现数据偶然性;
框架(1)的左端安装有调节装置(2),调节装置(2)的上端右侧安装有连接架(3),连接架(3)的上端左侧安装有驱动气缸(4),驱动气缸(4)的顶出端安装在嵌入板(5)上,连接架(3)的上端右侧安装有压力计(7),压力计(7)与嵌入板(5)之间连有连接绳(8),嵌入板(5)的下端嵌入有多用按压头(6),框架(1)的右端安装有套设装置(9);
所述的调节装置(2)包括U型架(21)、圆柱(22)、两个升降板(23)、中间板(24)、定位架(25)、指向针(26)和支撑板组(27),U型架(21)安装在框架(1)上,U型架(21)内通过轴承与圆柱(22)连接,圆柱(22)上下两端设有两段螺纹,且两段螺纹方向相反,每段螺纹上设有一个升降板(23),升降板(23)与U型架(21)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圆柱(22)的中部通过轴承与中间板(24)连接,中间板(24)的左端安装在U型架(21)上,中间板(24)的右端设有定位架(25),位于圆柱(22)上端布置的升降板(23)的左端安装有指向针(26),位于圆柱(22)下端布置的升降板(23)的右端安装有支撑板组(27);
所述的嵌入板(5)的下端从左往右均匀开设有嵌入槽,嵌入板(5)的左端设有绝缘接触板;
所述的多用按压头(6)包括嵌入框(61)、按压框(62)、连接伸缩杆(63)、伸缩外管(64)、定位螺栓(65)和弹性增减单元(66),嵌入框(61)与按压框(62)之间通过连接伸缩杆(63)连接,且嵌入框(61)与按压框(62)之间连有伸缩外管(64),且连接伸缩杆(63)位于伸缩外管(64)内,嵌入框(61)的后端与按压框(62)的后端之间设有定位螺栓(65),嵌入框(61)的上端嵌入有弹性增减单元(66);
所述的套设装置(9)包括圆筒(91)、内圆柱(92)、夹持组(93)、螺纹套(94)、一号挤压环(95)和二号挤压环(96),圆筒(91)安装在框架(1)上,圆筒(91)内部安装有内圆柱(92),圆筒(91)内沿其周向均匀设有夹持组(93),圆筒(91)的外部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与螺纹套(94)连接,螺纹套(94)的内部安装有一号挤压环(95),螺纹套(94)的内部安装有二号挤压环(96),且二号挤压环(96)位于一号挤压环(9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压胶管生产后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架(25)的右端为半圆结构,定位架(25)的左端中部通过销轴与中间板(24)连接,U型架(21)的左端外壁上设有刻度值,且指向针(26)指向刻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压胶管生产后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组(27)包括支撑板(271)、锁定螺栓(272)、框体(273)、检测灯(274)、导线(275)、电池(276)、两个铜块(277)和复位套(278),支撑板(271)的右端与框架(1)、之间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与锁定螺栓(272)连接,支撑板(271)的左端安装有框体(273),框体(273)内左端安装有电池(276),框体(273)内上端安装有检测灯(274),框体(273)内右端设有两个铜块(277),检测灯(274)、两个铜块(277)与电池(276)之间通过导线(275)串联连接,两个铜块(277)之间设有复位套(27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宛兴怀,未经宛兴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744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