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轮边摩擦制动与盘式永磁制动集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17982.5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53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奎洋;卢琼;李国庆;宋怡宁;朱咸甲;刘静;甘宇童;唐金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D65/12 | 分类号: | F16D65/12;F16D65/18;F16D55/226;F16D55/02;F15B1/02;F15B13/044;H02K49/04;F16D121/02;F16D125/02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李珍 |
地址: | 213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摩擦 制动 永磁 集成 装置 | ||
本发明为一种车辆轮边摩擦制动与盘式永磁制动集成装置,包括轮毂、制动钳体和与所述轮毂固定连接的半轴,所述半轴上转动设有永磁制动盘,所述永磁制动盘上固定设有永磁组件,所述半轴上还固定设有摩擦制动盘,所述摩擦制动盘上设有覆铜层,所述覆铜层的位置与所述永磁组件位置相对应,所述制动钳体上设有用于分别制动摩擦制动盘和永磁制动盘的摩擦块。本发明的集成制动装置在车辆制动过程中,两个摩擦制动器与一个永磁制动器配合工作,充分发挥三者的优点,提高了车辆的制动性能及集成制动装置的抗热衰退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制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毂内永磁缓速与摩擦制动集成装置。
背景技术
制动系统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关系到汽车综合性能及生命财产安全。虽然传统液压式、气压式制动系统能够满足现有制动法规的各项要求,但是存在着管道布置复杂、依靠真空助力装置、制动响应速度较慢、制动力矩不可主动调节及难于与其他系统集成控制等不足之处,不适合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发展要求。
线控制动系统现实了制动踏板机构与制动执行机构的解耦,主要有电子液压制动系统(EHB)与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两种,取消了制动踏板机构与制动执行机构之间的直接连接,以电线为信息传递媒介,电子控制单元根据相关传感器信号识别制动意图,控制制动执行机构动作,实现对各个车轮制动力的控制,具有不依赖真空助力装置、动态响应迅速、易于集成控制等优点,弥补了传统制动系统结构原理上的不足。
车辆在长时间持续制动、高强度制动或频繁制动时,制动盘或制动鼓温度会大幅度升高,使得摩擦因数下降、磨损程度加重,出现制动效能部分甚至全部损失的危险热衰退现象。虽然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等的应用提高了车辆制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但是它们对制动器的热衰退现象作用甚微。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明确规定一定规格以上的车辆必须安装辅助制动装置,有效分流摩擦制动器的负荷,提高车辆制动安全性能。永磁式缓速器是辅助制动装置中的一种,具有非接触、体积小、质量轻、磁体温升低及节能环保等优点。但是,目前永磁式缓速器一般安装于变速器后面或主减速器前面,存在只作用于驱动轮且两侧驱动轮的制动力矩不可独立调节、装配需要空间且相对困难及不适于与摩擦制动高质量集成控制等问题。
轮毂内永磁缓速与摩擦制动集成装置结合了永磁缓速器与线控制动系统的功能与优点,可分别安装于全部车轮内侧,具有体积小、质量轻、能耗低、便于安装及控制灵活等优点。但是,上述轮毂内永磁缓速与摩擦制动集成装置还鲜有提及。目前,与本发明专利最相近的相关技术是授权公告号为“CN102155508B”的发明专利“一种永磁制动与摩擦制动相组合的制动器及制动方法”和授权公告号为“CN109058328B”的发明专利“一种集成永磁制动与摩擦制动的车辆轮边复合制动装置”。但是,前者能提供的永磁制动力矩较小,且摩擦制动与永磁制动作用于同一个制动盘使得抗热衰退性能改善甚微;后者永磁制动组件位于集成制动盘内侧,永磁制动作用力半径较小,所能产生的辅助制动力矩有待提高,且永磁制动力矩调节装置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永磁制动力矩小、永磁制动与摩擦制动集成度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轮边摩擦制动与盘式永磁制动集成装置,包括轮毂、制动钳体和与所述轮毂固定连接的半轴,所述半轴上转动设有永磁制动盘,所述永磁制动盘上固定设有永磁组件,所述半轴上还固定设有摩擦制动盘,所述摩擦制动盘上设有覆铜层,所述覆铜层的位置与所述永磁组件位置相对应,所述制动钳体上设有用于分别制动摩擦制动盘和永磁制动盘的摩擦块。
作为优选,所述摩擦制动盘分为第一摩擦制动盘和第二摩擦制动盘,所述第一摩擦制动盘和第二摩擦制动盘分别位于所述永磁制动盘的两侧,所述第一摩擦制动盘和第二摩擦制动盘靠近所述永磁组件的一侧均设有所述覆铜层。覆铜层与永磁组件相互作用,切割永磁组件的磁场线,产生电涡流效应,最终产生制动力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理工学院,未经江苏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79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