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实现无线充电温度监测的导热励磁线托盘及其成型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18058.9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1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徐喜红;宋磊;沈博;吴文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洁无线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杭州本松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76 | 分类号: | B29C45/76;B29C45/77;B29C45/78;B29C45/26;B29B13/06;H02J50/10;B60L53/12;B29K105/00;B29K2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杨淑霞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无线 充电 温度 监测 导热 励磁线 托盘 及其 成型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实现无线充电温度监测的导热励磁线托盘及其成型工艺,其中,成型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具有导热性能的注塑原料,其包括如下组份:热塑性树脂以及导热填料,对注塑原料进行烘干处理;将注塑模具进行预热,并将烘干的注塑原料送入预热后的注塑模具的模腔中注塑成型;在设定好的冷却时间内,对注塑成型的可实现无线充电温度监测的导热励磁线托盘进行冷却,并在冷却过程中保证注塑成型的可实现无线充电温度监测的导热励磁线托盘不发生缩水。由本发明成型工艺形成的励磁线托盘能够在无线充电过程中,有利于实现对发射端和/或接收端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避免热量积累烧毁线路的问题的发生,确保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型工艺,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无线充电温度监测的导热励磁线托盘及其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应对环境问题的现状,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中的电动汽车采用高能密度电池组作为动力源,利用清洁能源实现电能转换。目前,电动汽车的电池组主要依靠充电桩,并通过有线的方式进行充电,然而有线充电的方式便利性以及通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现有的电动汽车可采用无线充电系统进行充电。
无线充电过程中,地端的发射端与车端的接收端通过电磁互感的方式进行能量的传输,进而为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在无线充电过程中,地端的发射端和车端的接收端会发热,并进而导致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值时存在线路烧毁的风险。因此,对于地端的发射端与车端的接收端进行温度的实时监测,对于保证无线充电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实现上述温度实时监测的目的,可对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励磁线托盘的温度进行实时测量。然而,现有的励磁线托盘由于是不导热的,其并不利于上述温度的实时检测。因此,针对如何提供一种具有导热性能的励磁线托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可实现无线充电温度监测的导热励磁线托盘及其成型工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实现无线充电温度监测的导热励磁线托盘的成型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具有导热性能的注塑原料,其包括如下组份:热塑性树脂以及导热填料,对注塑原料进行烘干处理;
将注塑模具进行预热,并将烘干的注塑原料送入预热后的注塑模具的模腔中注塑成型;
在设定好的冷却时间内,对注塑成型的可实现无线充电温度监测的导热励磁线托盘进行冷却,并在冷却过程中保证注塑成型的可实现无线充电温度监测的导热励磁线托盘不发生缩水。
作为本发明的导热励磁线托盘的成型工艺的改进,所述导热填料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所述非金属材料的颗粒形状为球形或片状、纤维状或晶须导热填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金属材料为纤维状或粉体。
作为本发明的导热励磁线托盘的成型工艺的改进,所述导热填料为氮化硼、氮化铝、碳化硅、石墨粉、铜粉、铝粉、银粉、碳纳米管、碳纤维、α-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本发明的导热励磁线托盘的成型工艺的改进,对注塑原料进行烘干处理包括:将注塑原料放进干燥机内烘干4~5h备用,干燥机温度110~130℃。
作为本发明的导热励磁线托盘的成型工艺的改进,并将预热后的注塑原料预先送入料筒中储料,储料阶段的工艺参数为:压力100~105MPa、速度85~90cm3/s、背压8~10MPa。
作为本发明的导热励磁线托盘的成型工艺的改进,所述料筒的温度范围为:250~270℃,且料筒的温度按照料筒段数等量递减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洁无线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杭州本松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洁无线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杭州本松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80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