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功能性保温袋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18134.6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43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赖广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澳丽妃包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22 | 分类号: | C08L23/22;C08L23/20;C08L61/06;C08L75/04;C08L5/08;C08K13/04;C08K7/10;C08K3/26;C08K3/22;C08K7/24;C08K3/08 |
代理公司: | 泉州协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1 | 代理人: | 郑浩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能 保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性保温袋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保温袋包括夹层袋体以及填充于所述夹层袋体夹层内的填充物,所述夹层袋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丁基橡胶、聚异丁烯、纳米碳酸钙微粉、酚醛树脂、超细氢氧化铝、碳化硅晶须、增塑剂和抗氧剂份;所述填充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氨酯树脂、壳聚糖、亚硫酸氢钠、远红外纳米粉、纳米银粉、钙粉、多孔碳微球。本发明的功能性保温袋通过精选原料组成,并优化各原料含量,选择了适当的配比,既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制得的功能性保温袋具有优异的韧性和耐高温性能,且具有优异的保温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温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功能性保温袋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保温袋由于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当前的一些保温袋大多保温效果较差、韧性低、耐高温性差,不便于一些对温度有要求的物品如食品等的使用,因此如何生产出具有功能性的保温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01.09公开了一件公开号为“CN 107550732A”专利名称为“一种蓄热保温输液袋”的发明专利,该发明提供了一种蓄热保温输液袋,所述输液袋包括内袋、外袋,位于所述内袋与外袋之间的真空腔,所述真空腔内填充有蓄热保温剂,所述内袋是采用聚乙烯材料在净化条件下经塑化成型制成的,所述外袋是采用聚氯乙烯材料在净化条件下经塑化成型制成的,所述蓄热保温剂包括的原料成分及重量份数为:聚氨酷树脂30-35份、膨胀珍珠岩粉末12-16份、白云石粉末8-12份、壳聚糖10-15份、亚硫酸氢钠25-35份。但是该专利袋体的韧性和耐高温性能差,使用寿命短。
综上,目前所使用的保温袋还存在以下问题:
1、保温性能差;
2、袋体的韧性和耐高温性能差,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能性保温袋及其制备方法,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功能性保温袋,所述保温袋包括夹层袋体以及填充于所述夹层袋体夹层内的填充物,所述夹层袋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丁基橡胶45~60份、聚异丁烯35~50份、纳米碳酸钙微粉20~35份、酚醛树脂2~8份、超细氢氧化铝1~8份、碳化硅晶须5~10份、增塑剂1.5~5.5份和抗氧剂1.5~3.5份;
所述填充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氨酯树脂45~55份、壳聚糖15~25份、亚硫酸氢钠20~35份、远红外纳米粉5~10份、纳米银粉2~8份、钙粉5~15份、多孔碳微球1~5份。
优选的,所述夹层袋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丁基橡胶50份、聚异丁烯45份、纳米碳酸钙微粉20份、酚醛树脂4份、超细氢氧化铝5份、碳化硅晶须5份、增塑剂2.5份和抗氧剂2份;
所述填充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氨酯树脂50份、壳聚糖20份、亚硫酸氢钠20份、远红外纳米粉5份、纳米银粉4份、钙粉5份、多孔碳微球4份。
优选的,所述远红外纳米粉为350目。
优选的,所述纳米银粉和钙粉的粒径均为15μm。
优选的,所述超细氢氧化铝的粒径为1.5μm。
优选的,所述纳米碳酸钙微粉的粒径为30~50nm。
优选的,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或脂肪族二元酸酯。
优选的,所述抗氧剂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异辛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功能性保温袋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澳丽妃包袋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澳丽妃包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81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性能反激式开关电源电路及其工作方法
- 下一篇:显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