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拆卸式快速插接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21143.0 | 申请日: | 202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7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冯家靖;周列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德森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7/098 | 分类号: | F16L37/09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燕宏伟;章洪 |
地址: | 21534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拆卸 快速 插接 组件 | ||
一种可拆卸式快速插接组件,其包括阴接头,阳接头,锁扣件,以及解锁扣。所述阴接头包括第一筒体,以及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筒体的直径。所述阳接头包括卡接环。所述锁扣件包括环体,抵压件,以及第一卡扣件。所述第一卡扣件包括第一卡接头。所述解锁扣包括固定筒定位筒,以及解锁件。所述解锁件包括连杆,以及撑顶头。当需要解锁时所述撑顶头被按压时所述撑顶头的斜面抵顶所述抵压件时所述第一卡扣件被朝远离所述阳接头被翘起以使所述第一卡接头脱离与所述阳接头的卡接环的抵接。本可拆卸式快速插接组件通过对所述阴、阳接头,以及锁扣件和解锁件的结构及配合关系的设计达到固定连接与拆卸所述阳接头与阴接头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组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卸式快速插接组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目前的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接合两个流体管道的连接接头,其都包括一个阳接头,一个与该阳接头连接的阴接头。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该阳接头与阴接头需要进行拆卸或更换,同时拆卸与更换时需要方便。而在不需要拆卸或更换时,该阳接头与阴接头需要紧密连接,且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不会自动脱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助于实现自动化的可拆卸式快速插接组件,以满足上述需求。
一种可拆卸式快速插接组件,其包括一个阴接头,一个插设在所述阴接头中的阳接头,一个容置在所述阴接头中的锁扣件,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阴接头的端部的解锁扣。所述阴接头包括一个第一筒体,以及一个与该第一筒体连接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筒体的直径。所述阳接头包括一个卡接环。所述锁扣件容置在所述第一筒体中并包括一个环体,两个设置在所述环体上的抵压件,以及至少两个设置在所述环体上的第一卡扣件。所述环体抵靠在由所述第一、第二筒体形成的台阶上。所述抵压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筒体的轴向之间的夹角具有一个锐角且该抵压件朝所述解锁扣延伸。所述第一卡扣件包括一个沿所述第一筒体的轴向从环体上延伸出的第一连接件,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端部并朝第一筒体的中心轴延伸的第一卡接头。所述解锁扣包括一个固定在所述第一筒体中的固定筒,一个沿所述第一筒体的轴向与该固定筒连接的定位筒,以及两个设置在所述固定筒上的解锁件。所述固定筒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避让孔。当所述阳接头插入所述阴接头时,所述第一卡接头穿过该避让孔卡接在所述卡接环上。所述解锁件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固定筒上的连杆,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连杆一端的撑顶头。在沿所述第一筒体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撑顶头朝向所述第二筒体的一侧具有一个斜面。当所述解锁件处于自由状态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筒体的中心轴的方向上所述撑顶头与所述抵压件间隔设置。当需要解锁时所述阳接头在外力作用下抵顶所述环体使其抵顶在由第一、第二筒体形成的台阶上并当所述解锁件的撑顶头被按压时所述撑顶头的斜面抵顶所述抵压件时所述第一卡扣件被朝远离所述阳接头被翘起以使所述第一卡接头脱离与所述阳接头的卡接环的抵接。
进一步地,在沿所述第一筒体的轴向的截面上,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直角梯形,且该直角梯形的直角边朝向所述第一筒体的中心轴并与该中心轴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锁扣件包括还包括两个第二卡扣件,且所述第一、第二卡扣件绕所述环体的中心轴以相同间隔角度排列,所述第二卡扣件包括一个沿所述第一筒体的轴向从环体上延伸出的第二连接件,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端部并朝第一筒体的中心轴延伸的第二卡接头。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卡扣件在沿所述第一筒体的中心轴的方向上分别与两个所述抵压件重合排列,两个所述第二卡扣件在沿所述第一筒体的中心轴的方向上与两个所述抵压件错位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扣件的第一卡接头与所述阳接头的卡接环抵接的抵接面垂直于所述第一筒体的中心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扣件的第二卡接头与所述阳接头的卡接环抵靠的抵接面与所述第一筒体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具有一个锐角,并在所述阳接头插入所述锁扣件后,该抵接面朝远离所述卡接环的方向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德森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德森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11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